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pdf

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pdf

ID:55572007

大小:396.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8

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pdf_第1页
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pdf_第2页
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pdf_第3页
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pdf_第4页
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3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I.28No.32015年5月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May2015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黄悦,张健一。(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2.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江苏南京210012)摘要: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不仅关系着中止犯成立条件的建构,而且影响到中止行为自动性的判断标准。应当从中止犯减免刑罚根据的体系性地位、目的论解释以及价值取向三个侧面,对该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关键词:中止犯;可罚性;行为规范;特殊预防中图分类号

2、:D91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3.019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辑的错位。第一个侧面是关于中止犯减免刑罚根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据的体系性地位问题,即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在犯罪论体系之中还是犯罪论体系之外进行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刑罚。刑法探讨。第二个侧面是关于立足于裁判规范还是行为什么对犯罪中止的行为人给予减免刑罚的优为规范立场的问题,即是以规范民众的行为还是遇,就是要探索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

3、以德日规范裁判权为目标对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进行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对中止犯减免探讨。第三个侧面是关于立足于何种功利主义价刑罚的根据有较多的讨论。与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值观的问题,即是立足于现有法益的保护而对中理论在该问题上的激烈争论不同,我国刑法理论止犯罪的行为人予以刑罚优遇,还是着眼于犯罪对该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讨论。事实上,对中止的预防而深入分析行为人的动机。这三个侧面本犯减免刑罚根据的讨论有着相当重要的理论和实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为了准确剖析各种践价值。一方面,对该问题的合理解释有助于准观点并阐明观点,下文将对上述三个侧面的问题确构

4、建中止犯的成立条件。另一方面,站在不同分别作出讨论,并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立场之上也会导致司法实践中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结论。例如,如果对中止犯作减轻处罚并且坚持一责任减少说,那么,在其他原因导致结果未发生的、中止犯减免刑罚根据的体系性地位情形下,完全可能将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条件理解为主观上的“有效”,而不强求中止行为和结果不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是在犯罪结构之中还发生之间具有的因果关系。由于对中止动机的要是犯罪结构之外进行探讨,就是中止犯减免刑罚求不同,违法减少说和责任减少说就会对中止行根据的体系性定位问题。国内外刑法理论对于这为的自动性给出不同的判断标

5、准,进而对非基于一问题的回答存在较大分歧。大体可以以解决上悔悟等伦理动机的中止行为作出不同的法律评述问题的基本立场为依据,将各种理论归结为犯价。本文认为,对中止犯减免刑罚根据的讨论应罪构造说、犯罪构造要素说以及刑罚可罚性说。当区分不同的侧面,否则,极易因泛泛而论导致逻虽然德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中止犯的法律收稿日期:2015-01—22作者简介:黄悦(1983一),男,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张健一(1986一),男,山东省济宁市人,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年

6、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SJB244);江苏警官学院2013年度科研项目(13QO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45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8卷性质是个人解除刑罚事由_1]。但是,仍有部分学识则阻却了主观不法构成要件的符合性。同时坚者试图从犯罪构造的角度将中止视为消极的构成持共犯从属性理论,就会导致没有中止行为的、应要件要素]。按照这种观点,中止行为是和正当当处罚的共犯也适用上述的评价。这种结论显然防卫一样,通过阻却不法构成要件符合性而阻却不合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坚持犯罪构造说的犯

7、罪成立。有的El本学者将犯罪中止免除处罚的观点,无论采何种犯罪论体系,都无法合理解释中判决理解为无罪判决,以此为前提承认违法性的止犯法律效果在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在犯罪构消灭[3]。由于上述两种观点都倾向于在犯罪构造造说这里理解为不构成犯罪)上的不协调。上将中止解释为阻却犯罪事由,因此,可以将其归第二,犯罪构造要素说也存在问题。一方面,结为犯罪构造说。如果坚持犯罪构造说的观点,无论在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是实行阶段,既存行为并且在共犯领域主张共犯从属性说,则会认为中的违法性和责任都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对既存止对正犯行为违法性阻却的法律效果应当及于共的行为非价

8、、结果非价以及非难可能性的评价都犯行为。是不能否认的。中止行为是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犯罪构造要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