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71256
大小:42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5-18
《培训中心监控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力试验研究院No:培训中心&监控系统方案书目录一、概述:3二、设计原则3三、系统设计特点4四、系统设计5五、设备选型技术参数:6一、概述:图像监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应用技术热点之一,它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从摄像机、电视机出现的那天起,原始的图像监视系统就已诞生。它被广泛应用于保安、生产管理等场合。本地图象监控系统主要由摄象机、视频矩阵、监视器、录象机等组成,由视频线、控制线缆等连接。本地图象监控系统一般采用模拟方式传输,采用视频电缆(少数采用光纤),传输距离不能太远,主要应用于小范围内的监控,如大楼监控等。监控图象一般只能在控制中心查看。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
2、术的日益成熟,微机的普及化,为基于PC的多媒体监控创造了条件。多媒体监控系统是一般采用下面的结构:在远端监控现场,有若干个摄像机、各种检测、报警探头与数据设备,通过各自的传输线路,汇接到多媒体监控终端上,多媒体监控终端可以是一台PC机,也可以是专用的工业机箱组成多媒体监控终端。除了处理各种信息和完成本地所要求的各种功能外,系统利用视频压缩卡和通信接口卡,通过通信网络,将这些信息传到一个或多个监控中心。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远程网络视频监控主要的原理是:网络摄像机内置一个嵌入式芯片,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摄象机传送来的视频信号数字化后由高效压缩芯片压缩,通过网络总线传送到Web服务器。网络上用
3、户可以直接用浏览器观看Web服务器上的摄象机图象,授权用户还可以控制摄象机云台镜头的动作或对系统配置进行操作。由于把视频压缩集成到一个体积很小的设备内,可以直接连入以太网,达到即插即看,省掉各种复杂的电缆,安装方便(仅需设置一个IP地址),用户的使用也简单,仅需操作软件。二、设计原则1可靠性原则在系统设计中,对各子系统的可靠性作了充分考虑,采用业内人士广泛认可并推崇的产品,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采用备份的子系统,应不影响系统的性能与功能。优选具有故障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的设备。2先进性原则在本方案设计中,我们均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和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传输技术,可以确保保持系统的先进
4、性;同时,由于采用了先进的WINNIN网络视频传技术,不仅可以使系统无限扩展,而且可以和标准的IP网络产品实现无缝互联互通。在未来的系统联网扩展改造进程中,本方案设计可以完全保护现有的投资。3实用性原则系统性能价格比高,易维护、易使用、运行费用低。4灵活性原则系统构成方式简单,功能配置灵活。三、系统设计特点1系统为标准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该设备采用先进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设备体积小,视频处理速度快,稳定性高。该设备有自动恢复功能,当前端发生断电后,可自动启动,无需人工维护。2设备简单,便于施工通过使用视频服务器和监控系统软件,极大地简化了监控系统中可能涉及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可提高整个系统的稳
5、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日后设备的维护。3采用MPEG4编码技术MPEG4编码技术是一套完整的先进的编码技术,能够完成在低带宽的条件下传输30帧/秒的高质量图像。4网络化、数字化系统采用标准TCP/IP协议,提供RJ-45以太网接口,能架构在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上。它的最大优点是系统的操作性,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局域网,Internet等方式浏览图像;通过网络还可以对分站主机进行远程设置与维护,在系统遇到故障时,维护人员不必到达设备现场,就可修改设备的参数,提高了设备的维护效率。同时,管理员可远程增加、删除和修改用户、监控地点以及用户的控制权限等信息。5多权限功能系统监控中心和各分控中
6、心可以对管辖范围内多个监控前端进行实时监控,不同的用户可根据职务分配不同的控制权限。根据权限的不同,使用者利用客户端软件,在权限允许的监控区域和监控点,可分别实现对远程现场的实时监控;对镜头、云台的控制等。6多画面图像切换、显示监控的图像可根据地点、权限分成监控组,以1分屏、4分屏、9分屏、16分屏方式显示,组内图像可自动轮巡,切换时间可任意调节。7远程报警联动功能可扩充提供报警输入接口,当发生报警时,可联动报警设备协同工作。当监视点发生报警时,系统自动启动各种对应的联动设备,将视频切换到相应的摄像机,自动录制报警图像。8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和客户端软件的操作界面全部为可视化界面,用户可根据
7、功能提示,实现全部的监控操作。用户在实时监控过程中,既可利用鼠标对摄像机镜头、云台等进行控制。9良好的可扩容性当系统扩容时,在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只需要将增加的监控设备加入监控地点组别,这样就完成了全部系统的升级扩容工作。四、系统设计1系统原理系统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前端设备层、传输网络层、中心服务应用层。各层之间相对较为独立,模块化强,设备更换不会影响到系统运行。层与层之间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进行通讯,不受网络平台的限制。前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