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59239
大小:19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7
《任记国:水考古蕴苦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下考古蕴苦乐作者:任记国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2日 点击数: 2(海洋财富网转摘)作为土生土长的定海人,从小生活在群岛的海边,泛着黄泥浪的海边是和小伙伴们最常玩闹的地方。虽然那时的家乡不曾捕鱼,但村里各家都仍拥有小船,听长辈经常讲起上代人赶海驶船,张帆远渡的往事,侃海龙王的各种传说,坍东京、涨崇明的来历,以及海盗出没的历险,救助海边触礁船员的事迹。一辈辈人赶海的辛酸与成就,在当时看来,自己看到的那黄色的海,已经包容了最深远最广阔的生活哲理与生存智慧。 水下考古,可以理解为找寻、发掘、保护遗存于水下的具有历史、艺术和
2、科学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从广度上包括内河与海洋。舟山作为海岛城市,面对的深而广的大片海域。刚入职时,就被告知将要从事水下考古,当时也未细想,但实际工作后,才发现与最初的想法不尽吻合,与陆上文物的挖掘考证相比,虽同是围绕文物展开工作,但水下考古的的特殊性,即使在国外,其发展时间也比较短,这和水下的复杂程度与技术含量密切相关。地球71%的面积为海洋,是所有陆地面积的2.5倍,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与海洋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以地中海为活动中心的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衍生了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以及中世纪活跃一时的北欧海盗,阿拉伯沿海广泛的海上贸易线。至于中国,
3、传统意义恪守大陆为中心的观念,这也不妨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进行,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通过广袤的蓝色水域,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千百年来海洋中积淀着无数的文化厚度,承载着多少未知的神秘宝藏尚待开发。 西方早在工业革命前后,就开始了水下考古的最初探索,对瑞士及意大利的内陆湖泊沉船进行考古活动。随着潜水装备与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考古专家参与后,开始摆脱纯粹寻宝式的水下考古模式,引入严谨的考古学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水下考古工作规范方式,对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也渐加成熟。如韩国新安地区道德岛海域发现的中国元代沉船,1976年发现,到
4、1982年共进行了8次打捞。打捞上来以龙泉窑瓷器为主的青瓷器、白瓷器、青白瓷器、黑瓷器、杂釉瓷器,以及金属器、石材作品等,总计17947件,是海外水下考古的重大发现。我国在这方面也不落人后,早在1989年,国家就专门颁布《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同时开展水下考古相关的机构组建、人员培训等工作,奠定了今后我国开展水下考古事业的基础。 舟山水下考古工作站自2008年10月挂牌以来,机构初创,技术力量不足,以水陆并举的方式,重点关注于陆上历史时期内对外贸易港口、据点、留驻地等方面痕迹的调查考证,自己有幸,虽然未曾亲身随潜水员到茫茫大海下"混水摸宝",但也在许多
5、海岛、可能的沉船疑点的海上进行着"不沾水"的水下考古,除了融所学为所用外,瓷器年代分类,田野考古方法,调查报告的整理等具体工作,深入其中的过程有十分体会,其实可以明析为三分执着,四分辛苦,还有三分是无尽的收获与心得,回味其意,深有感触。 作者在金塘岛化成寺水库库底古瓷片分布群上作GPS定位记录,时值水库维修,清理库底,远处为舟山跨海大桥穿越水库上空。 从第一次到普陀区的东极岛开始,走过舟山本岛临海乡镇的角角落落,以及桃花岛,金塘岛、朱家尖等地,特别是随着对"双屿港"研究的深入,三次出入六横镇,找寻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朱纨所填的港址所在,辛苦颇多,
6、体会颇深,收获也颇丰。明儒大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我们从事水下考古调查,也寓含"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的真意。在东极与六横的际遇,最能体现当时的心境与所得。 2009年9月,为进一步理清中街山列岛一带丰富的水下沉船信息,我们一行三个年青人从普陀半升洞码头坐船两个多小时行至东极,沿途的海水从深黄到墨蓝变化后,才看到东西相贯、一列于海的东极诸岛。碧空森海间,海水在强劲的海风带动下,不断的拍击黝黑裸露的礁岩,粗犷与豪放随心而来,心境大展,与内陆的青黛山水、小家碧玉成极大的反差。这里与以前到过的温州外海南麂列岛极为相似,同为海平面上突起的
7、悬水小岛,但与那边不同的是,东极迎面而来咸味的海风中夹带着浓烈的鱼腥味,再放眼而望,东极镇所在的庙子湖岛仿佛一个浮在海上的露天鱼货加工场,岸边渔船成群结队,两头上翘的小木船穿梭其中,上得岛来,公路沿水而绕,盘行于土黄色的山岩与民居间,消失在青色杂草的山坡后,这边的民居就地取材,由大片的黄色石料构成的建筑,从海边顺地势鳞次而上,盘曲小路宛若其中,"海上布达拉宫"的美称成为海与渔的无缝交织的最好例证。 就在天水一色的情形下,开展了水下调查工作,东极只有庙子湖、青滨、东福山、黄兴四个住人岛,原先都以捕鱼为生,当年人口鼎盛,如今年轻一辈大多移居沈家门,寻访所见
8、,大多是花白头发,操一口略带闽南音的舟山方言的老渔民,看到耸立入云的陈财伯放火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