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总结1.docx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总结1.docx

ID:55554964

大小:42.7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5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总结1.docx_第1页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总结1.docx_第2页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总结1.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总结1.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总结一.最小公倍数法适用条件:所配原子在方程式左右各只出现一次。例1.配平:解析:先根据两边氧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2,可确定Fe3O4的系数为3,Al2O3的系数为4。进一步确定铝的系数为8,铁的系数为9。结果得:+二、观察法配平方程式的技巧观察法配平方程式的关键是观察角度的选择,即从哪种元素开始去观察,以确定各物质的系数。一般的技巧是:从某种元素在方程式两边都只有一种物质中存在着手观察。而且,单质的系数总是最后确定。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C2H4+O2——CO2+H2O一定条件(2)Al+H2SO4——Al2(SO4)3+

2、H2(3)NH3+O2————NO+H2O高温(4)KClO3——KCl+O2(5)H2O+C——CO+H2(6)MnO2+HCl——MnCl2+H2O+Cl2点燃(7)H2S+SO2——H2O+S(8)H2S+O2——H2O+SO2(9)Al2O3+H2SO4——Al2(SO4)3+H2O(10)Na+H2O——NaOH+H22、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写出化学方程式:3、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是否书写正确?并指出错误。(1)

3、H2+O2===H2O()(2)C+O2====CO2()(3)KClO3====KCl+O2()(4)NaCO3+2HCl===NaCl2+H2O+CO2()点燃4、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使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成为一条酸河,其反应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为。5、物质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推求X的化学式为()点燃A、CH4B、C2H5OHC、CH3OHD、CH3COOH6、要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各化学式

4、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2m=aB、3a=nC、3m=2nD、2b=m+n7、(1)在纳米技级的某种氧化物的作用下,可以使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反应,并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和(填写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如何大量、廉价地制备氢气是各国正在努力研究的课题。目前科学家已开发出一种镍氧化物半导体粉末,将少量的这种粉末放入水中,用波长为402纳米的可见光照射,能够不断在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在上述过程中,这种氧化物粉末的作用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氨气

5、(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氨气在化学工业中用途广泛,例如制化肥,纯碱,还可用于环境治理。(1)氨气可用法来收集。(2)“候氏制碱法”关键一步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NH3+CO2+H2O+NaCl==NaHCO3+A,则A的化学式为:。其是氮元素的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在细菌的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的工业废水,使其变为无毒的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有关的反应为6NH3+5CH3OH+12B====3N2+5CO2+19H2O,则B的化学式为。(4)400℃时,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氨气可将有毒气体NO还

6、为N2和H2O,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最小公倍数法:(找出两边同种原子的个数最多的原子,然后求最小公倍数,得原子个数。)1、Al+O2——Al2O32、Al+Fe3O4——Fe+Al2O33、Fe+O2——Fe3O44、Al+MnO2——Mn+Al2O35、N2+H2——NH36、Al+H2SO4——Al2(SO4)3+H2二、观察法:(1)(观察顺序:从复杂入手,推导其它)(具体观察顺序——O、C、Fe)1、CO+Fe2O3——Fe+CO22、C+Fe2O3——Fe+CO23、CO+Fe3O4——Fe+CO24、C+Fe3O4——Fe+CO25

7、、CO+FexOy——Fe+CO26、C+FexOy——Fe+CO27、H2+Fe2O3——Fe+H2O8、H2+Fe3O4——Fe+H2O9、H2+FeXOY——Fe+H2O10、H2+WO3——W+H2O11、CO+O2——CO212、Fe+H2O——H2+Fe3O413、Al(OH)3+HCl——AlCl3+H2O(2)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1)CuSO4+NaOH—Na2SO4+Cu(OH)2(2)Mg+HCl—MgCl2+H2↑(3)Fe2O3+H2SO4Fe2(SO4)3+H2O(4)Al+H2SO4—Al2(SO4)3+H2↑(5)Fe(

8、OH)3+H2SO4Fe2(SO4)3+H2O(6)Al2(SO4)3+NaO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