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于安乐 (2).doc

生于忧患,于安乐 (2).doc

ID:55533296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6

生于忧患,于安乐 (2).doc_第1页
生于忧患,于安乐 (2).doc_第2页
生于忧患,于安乐 (2).doc_第3页
生于忧患,于安乐 (2).doc_第4页
生于忧患,于安乐 (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于安乐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中被任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任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起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委于重任。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2、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让他资财贫困缺乏,使他的事业受到阻挠干扰,通过种种行为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露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来自外部的祸患,那么这个国家会很快就灭亡了。这样之后,人们就知道,忧患可以使个人和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能使个人和国家萎靡灭亡。一、知识迁移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

3、于安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个人和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只能使个人和国家萎靡灭亡。2、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谈人才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论治理国家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个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个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就针对此问题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者,国不亡。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人

4、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6、经历磨难磨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得到的启发。答案: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性格,要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努力磨砺自己,增长自己的才干。9、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

5、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不同意。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那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阐明一个什么道理?他们对论证本文的论点起什么作用?答:第一段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个人的事例,这些人都是由卑微而显贵,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练的历史人物,意在说明人

6、要成才,能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就必须经受磨练的道理。这六个人的典型事例,为本文要论证的论点提供了典型的事实论据。是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答: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作者从个人成才、国家治理两方面论证。12、课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这历史上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点?答:①运用事实论证,证明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为下文的论述奠定了事实依据。②出身卑微;历经磨难;成就大事。13、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从正反两方面举例。答;①正面事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打败吴国,成就复国大业。屈原

7、遭流放,始《离骚》问世。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不朽的《红楼梦》。②反面事例: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14、你能联系实际谈谈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理解吗?答:我赞同这一观点。它不仅为过去,也为现在无数的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人人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国破家亡的危险。15、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①逆境造就人才,一个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难的考验,激发斗志,增长才干,奋发有为;②一个人不能贪图享受,不能不思进取,

8、要有忧患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