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3164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18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考纲要求考情分析考向预测(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2011年全国新程高考试卷共有17个选择题和1个主观题。命题点主要集中在古代农业和古代商业发展成就、经济重心的转移、古代经济政策等知识点上。试题呈现方式均是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要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
2、日益突出,因而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此外关注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民生”、“平等”、“市场”、“开放”、“交通”、“经济明”等都是当前审视古代经济发展的崭新视角。复习时还要关注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及由所带的影响和反映的社会问题【高频考点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高考真题示例1(2011•东卷)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
3、.注重精耕细作.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B【解析】:B。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图片识读能力。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B项。【解题技巧指导】图表类选择题的解法:(1)抓图示:仔细看图表,概括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并分析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2)看字:图表类题一般都有一些字说明,这些说明往往是解题的重要信息,千万不可错漏。(3)重联系:
4、将图表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对选项逐一斟酌,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教材知识回顾】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高频考点2 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高考真题示例2(2011•全国新程卷)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D【解析】:D。本题旨在考查读图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
5、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项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项不符合史实。D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故D项为正确选项。【解题技巧指导】地图类题的解法:关注地图上的信息点和图例说明,这往往是答题的关键;然后还要注意题干中对地图的说明字以及命题者的设计意图;最后与教材知识挂靠,寻找答题所需的知识。【教材知识回顾】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就整个中国古代经济的历史发展
6、轨迹看,经济发展的重心是由北向南逐步转移的。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及鼎盛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先进地位,后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步发展,并赶上和超过了黄河流域,这一转变的完成时期大致是两宋时期。【教材知识回顾】【高频考点3 重农抑商政策】高考真题示例3(2011•福建卷)《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百姓皆重商轻农D.
7、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D解析:D。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政府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实际上在官吏和世俗眼中商人因为富有而高贵,农民因贫穷和低贱,法律和现实中存在着强烈的反差。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解题技巧指导】本题所提供的信息在教材上基本没有叙述,但它所体现的思想在教材中却有反映,主要涉及重农抑商政策在某一时期的变动。这类试题材料在书外,考查的内容在书中,这是命题的方向。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在材料中准确提炼信息。【教材知识回顾】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
8、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的原则,这一政策长期得到继承。【高频考点4 闭关锁国政策】高考真题示例4(2010•浙江卷)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