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案

2011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案

ID:5552666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18

2011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案_第1页
2011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案_第2页
2011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案_第3页
2011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案_第4页
2011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1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第8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导读】复习本要注重理清孔子与老子的思想观点,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基本概念,并认识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注重教化;“节用爱人”,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取信于民,体现了民本思想,这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还提出“礼”,要“

2、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明的社会,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打破了贵族垄断化教育的“学在官府”局面。同时,孔子的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孔子晚年回国潜心办学和著述,对促进我国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孔子学说讨论人与人的关系,影响很大,由他开创的学派被称是儒家学派。虽然这一学派的思想主张不适合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要求,但后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社会

3、、政治和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虚无”的“道”,强调要崇尚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逍遥”自在。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由此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着,并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老子提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原则,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公元前47年—前221年)时期,我国正处于封

4、建社会开始形成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为学术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同时,社会阶级关系也随之出现新的变化。原社会地位较低的“士”非常活跃,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各种治国济世的主张。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思想逐渐下移,私人讲学兴起。这样,社会造就出一批以传播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庄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孟子与荀子,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墨子,法家学派的代表

5、人物有韩非子等。他们互相诘难、批驳,同时又彼此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基本局面。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本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后历史的进步。“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化的基本体系,成为了中华民族各种精神力量的主要泉。(3)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晚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早期儒家思想形成中两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并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还主张“人性本善”,主张通过

6、实行仁政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则在孔子“仁”的基础上,主张统治者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主张“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荀子还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教育和国家规范引导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孟子与荀子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典型例析】例1.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在新情境下用判

7、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辨别历史事物与历史解释的能力。题目以孔子学说与孟子学说的相同内容为考点,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孔子学说与孟子学说均属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仁政”。“仁者爱人”,主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其实质是有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本题只是在了解孔孟学说具体主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比较和概括活动才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答案:A例2.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8、,在新情境下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辨别历史事物与历史解释的能力。题目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