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08122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5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教学反思 (新版)沪科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空气的“力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获得科学方法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主动建构过程,它是以“问题”为核心的过程。问题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重视问题的提出就是重视知识获得的前期过程,我们除了关心所传授知识数量,更关心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在近期,我们备课组就围绕“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这一主题,进行研究,通过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在《空气的“力量”》这节课上进行了实践,并在课后进行了课例分析,总结了些许好的方法。一、在学生思维的“卡壳”点设计问题情境学
2、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不完备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使思维的翅膀难以展开,思维过程停滞不前,出现“高原现象”。这种“思维卡壳”现象十分常见,我就在引课环节创设了问题情境,首先给学生演示“瓶子吞蛋”的趣味实验,当学生看到鸡蛋在轻轻抖动了几下之后,便忽然“唰”地一下被瓶子吞进去了,此时提问:鸡蛋怎么会被瓶子吞进去?由于学生知道大气压存在于我们身边但不知其作用,而对实验现象感到惊讶,在惊讶之中,学生的思维就进入了我设计的情境之中。然后我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拔罐。当学生看到用抽气装置将罐内空气抽走以后,自己身上的那么大一块肌肉就被“吸”进罐子里
3、了,就马上会想到这肯定与“抽气”有关,我在此又提出了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是谁的作用使肌肉进到罐子里的?不抽气的时候,肉为什么不进去呢?由此引导学生化阻解难,突破障碍,分析出由于抽气,使得罐内、外气压不同,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把肌肉压进去的,进而就能够分析出“瓶子吞蛋”的实验原理。二、在学生的思维起点上设置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起点,也就是他们现有知识、经验和习惯使用的思维方式,特别是以其中错误的认识作为起点设计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水会从瓶中倒出,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引入第一次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之前,我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一个装满
4、水的试管,口朝下插入一个水槽中试管里的水会洒出来吗?多数学生会认为,水一定会洒出来。我此时并不回答学生说的是对是错,而是当众做演示实验,结果与学生想象的完全不同,水居然一点也没有洒出来,仍然是充满整个试管。学生在惊讶和兴奋中,自己就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水为什么不洒?”“是不是试管太小,水少的缘故?要是水再多一些会怎么样?”这样很自然的将实验引入下一步,再换用长度不同的试管重复上述实验,使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复杂原理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充分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而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有的比我在课前设计的还要好,还要实际,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一个高潮。通过总
5、结,我认识到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一个实验现象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而继续探索,获得知识,这样,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还有许多,但都要以教材内容,学生实践为出发点,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合理的把握,灵活运用,而不能机械化、定势化,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