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05902
大小:124.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5-15
《十二五时期我镇由镇向城跨越的关键时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十二五”时期是我镇由“镇”向“城”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昆山全市由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本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共昆山市委《关于制定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精神编制,是“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我镇立足“做优周市”,不断深化“三个优化”内涵,实施“五大发展跨越”,在转型升级中跳出数量扩张的局限,在城镇功能、人口素质、生活品质等方面努力彰显现代化的内涵,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综合实
2、力不断攀升。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1.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6.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9、3.8、2.8、1.93倍。发展方式得到转变。2010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家,研发机构16家,工程技术中心1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近50%,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52%,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企业结构趋于优化,其中规模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高达84%。产业特色日渐凸显,初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
3、高端房地产业三大主导特色产业。——城市功能不断升级。利用紧靠城区的优越区位,不断加强与中心城区对接的力度,使我镇的城市功能得到了不断提升。生产功能上,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跻身昆山特色产业基地,并被批准为省级装备制造基地,在全市发挥引领作用,光电产业园周市拓展区承担的是国家级开发区的载体功能;生活功能上,房地产业市场覆盖全市,商贸业的辐射功能遍及周边地区,我镇成为全市重要人居、商贸副中心;交通功能上,随着汽车北站的落户,以及几条南北向交通干道的相继改造,我镇已成为昆山与太仓及北上苏中苏北的主要通道。随着绝大部分区域被纳入中心城区,我镇功能升级呈现加快趋势。——
4、富民惠民成效显著。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加强富民载体建设强化物业增收、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等多个方面不断加大富民力度。五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各项指标已全面超过小康水平。“十一五”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4.2%以上。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就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保养老人员并轨社保工作列全市首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发放实现社会化,全市率先完成镇级托养服务所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投入逐年增加,教育资源配置进一
5、步优化,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周市人民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市康复医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成功挂牌,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平安周市”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持续提高。——空间发展走向集聚。不断深化、细化周市镇总体规划方案,修编完善339省道以北控制性规划及北部片区规划,完成周市镇地形图三次修改和调整,完成北部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完成昆山商贸城发展策划、前期规划和城市设计。“散转聚”的力度持续增大。收回了沿长江路、宋家港路、黄浦江路的1000多亩重要位置土地,339省道以南所有“退二进三”快速推进。全力规划建设了先进装
6、备制造基地、昆山商贸城、北部城市副中心三大特色载体,鼓励企业进园区,初步形成了基地化的发展态势。引导农民居住集中化,参照商业开发楼盘标准,新建了金浦花园等7个动迁小区。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奠定。围绕“融入市区、优化载体、打造精品”的工作重点,完成了城北大道、汽车客运北站、长江北路拓宽及快速化改造、青阳北路改建等一系列市级重点工程,强化了与中心城区的联系;以主要载体为重点,稳步推进内部支路体系、供排水和电力通讯及燃气等毛细管网、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大道路绿化、亮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农村危桥翻建、改造工作,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局部地区
7、展示出现代化城市的景观风貌。——城乡一体有序推进。城乡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三大合作”的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渠道多样,共同富裕格局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对接,公路村村通,区域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完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乡协同发展条件已经具备。城乡劳动和社保制度不断健全,生产要素流通渠道畅通。城乡社会事业共同进步,农保转城保工作进展顺利,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农村卫生、体育、文化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城市优质的教育、卫生资源逐步有序向农村辐射和延伸,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普遍建立
8、。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生态建设持续加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