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结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林荣波).doc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结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林荣波).doc

ID:55491051

大小:8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5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结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林荣波).doc_第1页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结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林荣波).doc_第2页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结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林荣波).doc_第3页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结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林荣波).doc_第4页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结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林荣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结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林荣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设计者:林荣波单位:台山市育英中学教学说明:1.本教学设计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此课件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物理课程的结合,课件当中有大量符合教学要求的动画、视频和新颖的图片,且有难度相当的课堂训练。2.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结合学生的个人感觉提出问题逐渐引入新课,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3.创设物理环境,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简单、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学生手动实验,来重现规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亲自体验到科学探索的艰辛和乐趣,

2、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一.教材分析㈠设计理念1.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实验和观看多媒体课件。本节内容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物理课程的结合,课件当中有大量符合教学要求的动画、视频和新颖的图片,兼有课堂训练,内容丰富多彩,迎合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不追求概念的严密性,通过功能的关系建立起能量的概念即可。3.在进行动能的教学时,从日常生活中最密切的物理现

3、象入手,在列举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具有能量,称之为动能。通过实例引入动能的概念,学生印象深刻,易于接受。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这个探究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还包含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的教育,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4.对于探究实验“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用身边的器材去设计完成一个实验方案。实验重点就应放在“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上,特别是如何比较势能的大小。要在学生充分讨

4、论交流的基础上给出结论,可以列举实例,比如观察重物掉入沙中的深度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㈡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密切联系生活的实际,充分理解本节内容有助于学习下一节的内容。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㈢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功、机械效率等知识,动能、势能所涉及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为本节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2.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自己动手操作过很多实验,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本节进行的实验

5、探究已有充分的能力准备。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识别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事例;B.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大小因素;C.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A.经历科学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B.培养学生在处理较为复杂问题时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C.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教学(观察、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A.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B.通过合作探究,养成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与人共处、

6、合作的学习习惯。㈤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A、动能和势能能的概念;B、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教学难点:势能的概念2.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法、学法1、教法⑴复习导入法:利用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导入,为教学作铺垫。⑵问题讨论法: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的重难点,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探讨,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⑶点拨归纳法:为落实启发教学原则而采取的一种教法,通过教师的点拔,启发学生动脑,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学

7、法⑴自主探究学习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⑵小组合作学习法:采用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相互影响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质量不相同的两个铁球,小木块,斜面,细沙,弹簧,橡皮筋等等。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课题1.复习导入。[课件展示:一道与物体做功有关的选择题]让学生回答。思考并回答。让学生回忆功概念。2.能的概念。[课件展示:能的概念和单位]

8、[课件展示图片:流动的竹排、子弹、拉弯的弓和打桩机]思考并接受。联系功并理解能的概念。二讲授新课1.动能和势能的引入[课件展示:9幅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请学生讨论并提出各种分类方案。交流小组分类方案,分组发表意见。本节课讲授的能量形式较多,所以采用分类法帮助学生理解各能量之间的差别。2.将动能和势能进行分类,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动能[课件展示:动能概念]启发学生引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