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骄傲的优等生.doc

面对骄傲的优等生.doc

ID:55490414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5

面对骄傲的优等生.doc_第1页
面对骄傲的优等生.doc_第2页
面对骄傲的优等生.doc_第3页
面对骄傲的优等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面对骄傲的优等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面对骄傲的优等生  我班上有一名女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项文艺比赛屡获佳绩,为学校争得不少荣誉。就是这样一名优等生,可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的心中却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骄傲!究其原因就是看不起人,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特别是教过的老师。  刚开始接班时,我早已耳闻,一接手就“领教”,为此我心里也暗暗生气,可一想她只不过是个孩子,她面对荣誉迷失了方向,这不是她的错,其实我们现在的社会不也充满着浮躁的氛围吗?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接触中,我以对待一名普通学生的态度面对她,对她和其他学生一样不搞特殊化,但也不歧视她

2、,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对她的错误从不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尽量做到公正客观。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引导教育她,慢慢的她对人的态度礼貌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不再说她是骄傲的孔雀!  优等生也需加强心理教育  作者:黄毅提供人:江苏省泰州市网上家长学校阅读:206评论:0时间:2007-8-1016:51:11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把德育内容概括为“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其中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灵魂,道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是保障,心理教育是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笔者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长期从事重点高中后进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工作,在调查问卷、座谈、个别交谈以及实际工作中发现,重点中学的优等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消除,必将大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优等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耐挫能力差与心理负担重的矛盾。优等生在家受到父母的疼爱,在学校受到教师的关心、同学的羡慕,在社会受到人们的称赞。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顺境

4、中,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旦遇到挫折,如考试的失误,学科竞赛中未得到名次等,就惶恐不安。为保持自己的优秀地位,不让其他同学赶上或超过自己,他们常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与家长和教师较高期望形成合力,一方面会使他们由于目标过高,难以达到而易遭受挫折;另一方面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产生负重心理,导致身心疲惫。  2、强烈的虚荣心与自信心不足的矛盾。由于教师和家长经常对优等生“捧”、“夸”,导致优等生有强烈的虚荣心。由于虚荣心的作用,使优等生盲目自信,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不起同学,

5、无视自己的不足或缺陷;经不起失败与挫折,一遇到失败与挫折就情绪低落,丧失信心,从而担心自己失去优势。这一矛盾的加剧,会使优等生产生其他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3、争强好胜心与恐惧感的矛盾。争强好胜是指不愿输给别人,处处都想胜过别人的心理。优等生由于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他们的好胜心比一般学生强。他们凡事总想与别的同学比高低,容不得别的同学超过自己,在竞争中很难做到谦让和容忍。但优等生对成就或成功也具有恐惧心理。常言道:物极必反。优等生的好胜心越强,越想胜过其他同学,反而会使他们越担心他人超过自己,产

6、生强烈的恐惧与焦虑,而恐惧与焦虑会进一步增强其好胜心。这样的循环会使优等生形成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  4、自负傲慢与自卑失落的矛盾。优等生的长期优势和教师与家长对他们的不恰当夸奖,极易使他们形成自负傲慢的心理,他们看不起别人,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他们时常也会感到自卑与失落。较高的期望、强大的学习压力与心理负担,常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与同学关系不好,使他们感到空虚、失落。一次次的成功在使他们满足争强好胜的需要,感到欣

7、喜之余,又会由于心理的对抗过程使他们感到莫名其妙的失落,对自己的优势地位能否保持感到担心。这样就形成一种心理矛盾,这一矛盾的加剧会使他们产生焦虑,严重的会产生自卑失落感。  二、预防与消除优等生心理问题的途径  1、培养健康和谐的人格品质  ⑴淡化个人优越感。优等生是相对于其他学生尤其是本校本年级本班的同学而言的,只是说明他们在学习成绩等方面比其他学生突出些,而不表明他们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不存在什么问题。事实上也有极少数优等生内心孤独自闭,整天与书为伴,与同学“话不投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

8、转变观点,正确认识优等生,要克服偏爱心理,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对优等生的缺点错误要及时给以批评教育,不能迁就,要高标准,严要求,表扬时要掌握好“度”,淡化优等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⑵增强集体荣誉感。优等生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学习上,极少数优等生为怕影响学习不愿担任班干部,担了也是徒有虚名,不干实事,不愿参加学校和班级有关活动。班主任要采用各种方法促使优等生能积极参加有关活动,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各班可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引导优等生帮助后进生,这样既可促进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