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82010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14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学习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学习计划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学习计划 为了不断增强个人教科研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技术增长,强化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扎扎实实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更好地为长安的教科研工作服好务、为基层一线教育教学工作服好务,特制订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区教研室校本研修工作计划,瞄准前沿,结合实际,注重特色,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工作,并在自主发展、同行互助、专业引领、平台交流等方面积极有所突破,实现内涵发展、研修发展,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二、对专业现状的自我分析 教学改革以来,特别是调入区级教研室两年多来,在单位领导
2、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在上级专家的引领下,通过认真不断地学习,个人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一些进步和提升,得到一线老师的好评,体会深刻。但是应当看到,在自身专业成长领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足: 一是实践的多,研修的少。“教无研不深”。 作为我个人,要从昔日一线一个教书匠要真正过渡为引领者仍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充电”; 二是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现代教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一个课堂上的实践者,而且应当是一个理论的探索者。作为一名教研员,尽管自己有23年的基层教学经验,但仅凭经验的传承和“吃老本”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
3、律; 三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只研不修是教研工作之大忌。 作为一个教研员应及时洞察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聚焦课堂发现的新问题,确定课题深入研究,真正成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因此,持之以恒的积极广泛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是我个人实现专业成长的永恒话题和任务。 三、研修时间(20xx年X月——20xx年XX月) 1.坚持每天专题学习三小时,做好学习记录,及时总结反思、概括归纳,形成自己的校本研修研究成果。 2.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坚持上好示范课、探究课,坚持每学期不少于四课时。 四、研修目标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勇于课堂实
4、践,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2.通过学习,提高个人校本研修能力,引领广大教师提升执教能力,向研究型教师迈进。 3.深入基层,有力推进各校的校本研修力度。 五、研修方式 1.基于自主发展的微格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阅读、教育协作; 2.基于同行互助的示范观摩、听课评课; 3.基于专家引领的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探讨等; 4.基于专业能力发展的技能训练、课题研究、论文撰写; 5.基于网络平台的博客协作、QQ交流。 六、研修内容 1.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的更新拓展;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不同学段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
5、;课程标准解读;学科教材分析;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2.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包括:德育原理;发展心理学;学科教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等。 3.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各种情景与问题的智慧及经验,包括:师生沟通技巧;课堂管理策略;班主任工作经验;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教学设计;作业布置等。 4.师德修养和学识为主的教师个人素养,包括: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教师保健知识;教师礼仪;个人兴趣、爱好、修养等。 5.解决教
6、育教学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方法和知识等,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实施;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实践;教学反思技巧等。 七、研修策略 1.精心研读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 2.潜心阅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等教育理论书籍。 3.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4次,围绕专题开展“名师大篷车”活动。 4.开展专题讲座2次。 5.通过跟进、培养、引领等有效途径打造长安名师2名。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
7、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工作目标 1.在学校工作、教研工作、教导处的指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握机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能使教师把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新课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在有独特见解的情况下,增进对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使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受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