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46880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放飞心灵――“质疑”创造发生的契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放飞心灵――“质疑”创造发生的契机 徐晓蓉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既要体现教学的民主化,又要遵循科学的语文教学规律,只是强调师生关系的民主,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活动自身的内在规律,妨碍其作用的发挥。语文教学实践的“质疑”原则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来的。 质疑问难,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或师生间的“对话”而形成的一种有意识地进行质疑问难,追寻探究的心理状态。 学生的质疑与审问意识,对于促进语文教学的心理发生和提高师生“对话”互动的质量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2、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科学起源于问题意识。牛顿如果不对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发问,瓦特如果不对被水蒸气掀起的水壶发问,恐怕也就不会有万有引力的发现和蒸汽机的问世,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能养成善于发问、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影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有碍独立人格的形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质疑”原则,反映在语文教学民主化的追求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转变
3、教学观念,强化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质疑”原则的提出,意味着教学思想上的转变,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训练,从教师本位转向师生互动,从注重结果转向关心过程。 2、及时反馈强化,充分激疑发难。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把鼓励学生提问放在教学的首位,并对学生的发问予以及时的强化,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积极的对话,在激发学生提问时,教师应抱着一种宽容、开放、民主的心态。我在教授《咏柳》这一课时,诗中有“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绿丝绦是用来比喻柳条的。但为什么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启发同学们
4、,闭上眼睛先通过想象来回忆一下垂柳的枝条,想想它的颜色、形态与绿丝有何相似点,然后再想像着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二者的质地又有什么相同?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最后达成了一致;春天的柳树枝条不仅有鹅黄嫩绿的色彩,柔长纷披的形态,而且还有着柔滑细腻、温润晶莹的质地,因此用绿丝绦来比喻是贴切的、恰当的。 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追问的兴趣,保护他们发问的积极性,培养其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养成并巩固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审问意识。 3、提供教学示范,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不能不代替学生进行质疑发问,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启发、引导
5、、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里的示范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自己在教学中要时时生疑发问;二是教师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质疑的。除了示范,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培养审问意识的情境。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与故事,营造审问的学习气氛与环境,可以通过教学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利用思维共振,激发学生的灵感,也可以通过设置障碍,使熟悉的东西陌生化,使文本内容与日常观念或科学概念发生矛盾,从而改变学生的惯性思维,使之产生“愤悱”的阅读心理。 4、拓展知识界视野,进行方法指导。 培养审问意识必须与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没有
6、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使审问,也只能是毫无意义,不着边际的胡问乱问。因此,除了鼓励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还应适当地扩充一些背景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其审问的水平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而日渐提高。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提问才能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科学可行,学生审问意识才可能进入独立性、创造性的境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