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42026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3
《其他(心得)之浅谈隐性德育课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其他论文之浅谈隐性德育课程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手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这一目标同样是可以通过德育课程去实现的。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具备这一特征的课程有两类,即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指品德与生活课、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德育课、公民课等,是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按照预先编制的课表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以及道德、情感、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隐性德育课程又称“非正
2、式课程”,是指学生在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教育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影响的总和,是一种非计划的学习活动。随着认识的深入发展,隐性德育课程的存在与价值日渐为人们所发现。充分认识并掌握隐性课程规律,发挥它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与控制,已成为当今德育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 隐性德育课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品德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隐性德育课程是一种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方式。它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这种无意识的作用方式可以避免由显性课程可能导致的逆反心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
3、这种作用具有“累积性、迟效性、稳定持久性”的特征,从而对学生终身产生影响。日本教育家岩桥文吉认为“隐性课程是学生生活经验的全部结构”,道德教育如不考虑隐性课程,要“期望得到满意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隐性课程的积极功能,防止克服其消极功能。这里主要谈谈其积极功能。 1、良好的情境氛围能陶治学生情操,净化心灵,形成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 如校园内美观别致的建筑,整洁的教室以及整个校园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都是潜在而又不可低估的教育力量。 2、良好的隐性课程可以引导,激励学生进步。 比如校园内文化景观的设计(文化长廊、宣传窗、名人塑像、纪
4、念碑等),体现了教育者一定的教育思想和价值标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指导、引导、激励作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继承优良的道德传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教师对工作的敬业、对学生的关爱都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责任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3、良好的隐性课程制约着学生的思想言行。 如学生置身于清洁、整齐、优雅、宁静的学校环境中,就会努力控制自己的言谈举止,纠正自己平时随地吐痰、乱丢乱扔等不良习惯。校园内健康的舆论同样也约束、规范着学生,使之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积极的教育因素的影响,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人的某些品德是不容易直接转授的
5、,如意志、态度、风格等,即“美德不可教”,通过隐性课程更容易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应该注重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设并优化它的影响。 隐性德育课程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了所有教育文化要素潜藏着的教育因素。它既包括学校的环境、制度、传统文化等,也涉及到社会和家庭中潜在的教育影响因素。这里仅简单介绍学校内部的隐性德育课程,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1、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各学科的教学除了探究知识和技能外,本身也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价值或道德教育的因素,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其实是一个“直接的德育和间接的德育”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科教学进行道德渗透
6、,对于提高德育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数学等学课中科学史的内容、科学家的治学态度,语文课和文学作品中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历史伟人的德行等。因此各科都应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道德教育资源,在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知识的同时“不经意”地影响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2、学校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学校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是指学校领导体制、规章制度、领导风格、管理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存在的无意识的、非预期的德育影响,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行为方式产生显著的影响。民主的领导方式下,领导与成员的亲近使成员积极主动地工作学习,团结程度高,甚至学校一些普通管理人员的
7、素质与工作态度方法,都可能对学校的道德人格产生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的道德人格,必须重视学校制度的无意影响,狠抓制度建设。 3、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优化校园物质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要力图使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就是因为学校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了教育者的思想与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的个性和精神,给学生以不同的导向和约束。所以我们应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如注重校容校貌,包括校园的设计、布局、卫生状况等。在校园中设置多样的文化背景、宣传窗、文化石等,让学生在校园内从时间上、空间上都能感受到奋进、向上的动力和高尚的文化享受。
8、 第二、注重精神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和设计,增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