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doc

数学(心得)之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doc

ID:55440783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3

数学(心得)之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数学(心得)之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论文之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教师帮着学生读题,一读他就会做,学生自己读题时,常常会出现错误。可见,对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变得刻不容缓了。那么如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读题的能力呢?1、教师或学生带读。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会碰到读题困难,有识字上的障碍,也有理解上的困难。怎么办?我觉得在学生读题有困难时,带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如何带呢?很简单。做法是:教师领着读,也可以找学生领着读。2、让学生独立阅读。从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的习惯、并逐步过渡到默读,养成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读题碰到困难,教师

2、不轻易出手相帮,而是鼓励学生再读一遍,甚至是两遍、三遍,直至读懂。开始,这些学生感到难读而且累,但随着一次次反复阅读后,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读题的信心倍增。在老师“再读一遍试试”的鼓励声中,学生反复阅读直到读懂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3、推敲着读。在读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画出关键字、词或句。理解问题中的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对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细读,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小红有12朵红花,比小明多2朵,小明有多少朵红花?学生通过反复细读,读清“到底是谁多、谁少”这个问题。画出“比小明多2朵”这一关键句,重点细读,理清

3、谁比谁多,谁比谁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4、图文互读。我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文字是抽象难懂的,但如果让它们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建立起对应关系的话,学生对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会明显提高。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中,大量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问题情景。结合教材,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在解题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情景图,并将其完整地板书。如:师:同学们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师板书) 生:我看到票价: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师板书)生:用20元钱买票够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整地板书: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

4、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钱买票够吗?然后,老师要求学生读题:“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钱买票够吗?”让要求学生看图再说一次题:“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钱买票够吗?”看着文字再读一遍。学生解题后,再由他们各自选择,结合文字或是情景图说说解题思路。这样,通过提炼图意形成文字的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数学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文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图文间的相互转化。图文互读,学生不仅能将直观形象的数学情景抽象为数学语言,而且也能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成直观的数学情景,达到“读图

5、现文”,“读文现图”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图文阅读能力。5、边读题边画图。边读题边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画图是最简单有效的直观手法,在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单元,教会学生学会把文字转化成为几何图形,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决题意,辅助学生解决问题。6、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看清楚、理明白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好铺垫,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读题,并且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每做一道题,或讲一道题,都先要求学生读懂题意,

6、再来解决。正所谓:习惯成自然。从始到终地一贯要求学生,让学生慢慢养成读题的好习惯。读题是小学生低年级审题要求的第一步,也是最直接的一步。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审题,我们先要教会学生是如何去审题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读题,让学生做好读题这一步。同时,在读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感,为后段的认真审题,做好准备。学生先要能把一道题顺利地读过去,才能走进数学问题的世界,才有信心去理解数学问题,才能思考解决的方法,再到正确地解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