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doc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doc

ID:55439681

大小:3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5-13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doc_第1页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doc_第2页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doc_第3页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doc_第4页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  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非常必要。  史宁中教授演讲,要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技能”之外,加上“基本数学思想”以及“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一、什么是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首先是活动,而且是为了数学的活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活动。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具有完整

2、的结构系统。苏联心理学家从20年代起就对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Α。Н。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对苏联心理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成为现代苏联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石。  2.数学活动。数学活动是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做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

3、。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快活。苏霍姆林斯基说了这样一句话,“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3.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经验大致可以分为:①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经验;②社会科学文化情境中的数学经验;③从事纯粹数学活动累积的数学经验。(《需要研究什么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张奠宙、赵小平)  二、数学活动的类型与实施  数

4、学活动有在一堂数学课中的数学活动,又有需要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  1.说话。通过让学生说,调动学生的经验。用熟悉的来认识新面孔,让学生产生原来就是“他”之感。  如在《年、月、日》教学中,吴正宪老师关注将学生的经验对接到数学学习中来,师生对话中学生述说着自己曾经经历过的1年、1月、1日。  师: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是怎么规定的?(演示三球仪说明)  师:同学们能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吗?  生1:今年过春节放花炮到明年再过春节放火炮就是一

5、年。  生2:今年5月7日是我生日再到明年的5月7日,我长了一岁,也就是又过了一年。  生3:我爸爸这个月发工资,到下个月再领工资就是一个月。  生4:今天早上8点钟上数学课到明天早上8点钟在上数学课就是一天。  ……  课堂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笑着、回味着生活得经历,初步体会着年、月、日的时间概念。学习“年月日”这样的内容时不像学习“时分秒”,教师不可能让学生现场体验,但是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自主提取,形成一个个鲜活的一年、一月、一日的经验。  在《认识时和分》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感受1时的长度时,说:

6、时针从1走到2,表示走了多长时间?从3走到4呢?学生知道是1小时。教师接着问:你知道1时有多长吗?这样一个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经验。学生兴致勃勃地回忆、兴致勃勃地叙说:  1节课再加两个课间是1小时;  春游时开车从学校到长城大约1小时;  四集喜洋洋动画片的长度大约是1小时;  课后班的游泳时间是1小时……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愈发亲切地认识着1时。  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说1万有多大;在《吨的认识》中教师让学生说说1吨有多重……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学生调动着自己的经验,不仅有生活经验,还有数学学习

7、经验;不仅有事件形象的经验,还有思维经验。在调动经验的过程中学生还进行着整合,将自己的经验与新学习的内容整合起来,更为丰满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2.对话。在竞争的状态下,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1)辩论  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在辩论活动中,学生正反观点双方通过学生间的平等对话使得学生给学生搭台阶,可以让学生一步一步上到高处。而不是老师直接把学生搬到高处,或者把高处的东西直接搬给学生。  在《分数、小数互化》

8、一课(《将“辩论”引入数学课堂》,李芬)中,学生对于“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再含有其它质因数,那么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中的“最简”两字存有异议。老师在课堂上开展了“辩论”的活动解决这个问题。  正方:“如果它不是最简分数,那么它的分母中可能会含有其它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正方紧紧抓住“最简分数”这个关键词。  反方立即反驳:“比如3/6,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