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31017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3
《合理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合理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谈数学课堂中问题的设计艺术宜城市讴乐中学姚卫华王友珍摘要:以问题为中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拓展”是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课堂问题的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有一定的技巧。设计的好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词:问题设计、原则、技巧、思维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大重点。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中开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教学就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重复中展开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创设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问题
2、探究——解决问题——解释归纳与应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新人教版数学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并辅以“探究”、“思考”等内容。这些内容为学习者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的好的问题、问题串,无疑会活路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的目的;设计的不好的提问,不光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相反会让学生畏忌心理,不敢开口。长此以往,学生将不敢思考。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谈几点体会。一、问题设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遵循科
3、学性原则。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学生科学性的培养也是广大数学教师的一项责任。我们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它是问题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表述准确,具体。只有表述准确,具体的问题,学生才知思考什么,回答什么,才知从何处下手。在以往听评课的活动中,有些课堂,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涌跃发言,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课堂教学效果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也有一些课堂比较沉闷,学生的参与面小。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的提问缺乏科学性。例如在听一位老师上中心对称时,先复习了轴对称,课件动画展示一等腰三
4、角形沿对称轴折叠重合的过程,又动画演示一平行四边形绕对称中心旋转180°的过程。而后立即提问“这两个图有什么不同?”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中心对称的概念,由于对所部的问题表述不准确,涉及面广,不具体,又没作铺垫,学生不知从何处来回答。被叫起来的学生回答“一个是三角形,另一个是四边形”。类似这样的问题不少。对几何语言的表达更要准确,严密,简明。2.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所提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与学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数学教材在素材的选取上,选取了许多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教师在教学
5、中也可以作这方面的尝试。如在列代数式,探究规律中,北师大版的七年级教材的一个练习题中的一首儿歌可作为情境创设问题的引入。“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这首儿歌学生熟悉,有较强的趣味性,新人教版教材的许多例题、习题,如:打折销售问题、节能灯问题、移动话费、电脑上网费、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等等问题,北师大版的“你今年几岁了”,“日历中的方程”等等问题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3.课堂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原则。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
6、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完成这一角色定位,必须设计问题,达到“引导”的目的。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能牢牢抓住学生,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思维。有一定的启发性,便于学生向预定的方向思考。同时要有探索的价值。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后,一改过去的处理方式,随即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操作时可设问:“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为180°,你知道哪些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否所有的四边形的内角和都相等呢?如何说明?五边形呢?n边形呢?”或者从n边形的对角
7、线出发,问:“从一个顶点出发有几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等等问题串的形式。至于如何提出问题,难度如何把握,则要视学生的情况而定。无论怎样设计问题都要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具有探索性、挑战性,努力“跳起来,能摘到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4.课堂问题串的设计要遵循难易适当,具有一定梯度的原则。一方面我们的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完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任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问题的设计必需难易适当。利用
8、“学生渴求他们末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串。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探究学习的目的。如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6页“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