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27116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2
《杨胜兰(改)他们的书包该不该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生的书包该不该扔?沿湖路小学杨胜兰高效课堂的推进,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规范学生行为,形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养,让学生知礼仪、懂礼节,爱学习、会思考,善表达、勇表现,使之成为未来世界的创新型人才。因此,班主任要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班主任工作的技巧,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案例】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具备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当了多年班主任的我自然明白,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于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
2、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因此每次任教一年级,我都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然而,学生总有一些顽疾不是说抓就能抓好的。就拿学生放书包这件事来说吧,虽然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始终无法杜绝学生将书包放在地上的不良现象。这次我又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看着满地狼藉的书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于是,我就这一问题专门上了一节班会课,选出一名管理书包的班干,对学生如何摆放文具及书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这种强大的攻势下,将书包放在地上的现象顿时消失。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星期后,又有人开始将书包随意放
3、在地上,管理书包摆放的班干一次又一次去提醒并督促其改正。可是,任凭你软硬兼施,小行和小盼却总是将书包放在地上,让书包一会儿躺在走道上,一会儿横在讲台边,有时甚至跑到教室门口。提醒他们一次,他们就将书包拾回来,过一会儿,书包又会“东游西荡”。在我提醒了他们多次之后,实在忍无可忍,请班干将他们的书包扔进了垃圾桶。这一招还真灵,一上午再也没有人敢把书包放在地上了。中午放学学生离校后,我便将两人的书包悄悄地从垃圾桶里捡回来,放在办公室里,准备让他们好好反思后再还给他们。没有想到,下午一上班,小行的家长就领着小行到我办公室兴师问罪
4、:“杨老师,你把小行的书包扔了,孩子怎么上课?怎么做作业?你即使扔掉孩子的书包也不要扔他的书呀!”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家长听,家长仍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只是一味责怪老师不该扔孩子的书包。当着孩子的面,我又无法明白地告诉家长,我这么做只是想吓唬一下孩子,别无他意。最后家长和老师闹得不欢而散。经历了眼前的这一幕,我马上联想到小盼的家长,他们会不会也无法理解老师的用意呢?于是,我连忙联系他们,把我的良苦用心和他们一一沟通,取得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小盼的工作做起来顺利多了。事情过去了很久,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这次事件起到
5、了极好的教育效果,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再也没有谁会把书包放在地上,但是,这个事件给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之间带来的误解却始终萦绕在心头,他们的书包到底该不该扔?我很迷茫。【反思】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不是每一件小事的发生都有先兆,也不是每一次的教育行为都是智慧的结晶。很多时候,教育行为就像上述案例一样,是临时性的决定,是突发性的举动。把学生的书包扔进垃圾桶这一行为,很明显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临时举动,老师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从而引发的一次对学生的惩罚行为。美国学者威廉迪尔教授认为:惩罚是通过一定的外在的强制性力量对行为主体活动动机施加
6、影响,从而达到抑制、阻碍行为主体进行特定不良、有害行为。惩罚有着其积极的一面,比如说可以马上终止不良行为,把学生书包扔进垃圾桶作为一种惩罚手段,马上终止了学生将书包放在地上的不良行为,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我认为,教育过程不能仅仅只有鼓励和奖励,具有积极意义的惩罚行为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渴望得到肯定与奖励,畏惧受到责难与惩罚。然而,渴望与畏惧相比较,首先影响人的判断、左右人的行为的,是畏惧而非渴望。因此,很多好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具有积极意义的惩罚行为能让低年级学
7、生更快更好地养成好习惯,摒弃坏行为。当然,惩罚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上述案例中,因为老师的处罚行为,引发家长和班主任老师之间的矛盾,这是惩罚带来的消极的一面。其实,这消极的一面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说,在事情刚开始发生时就和小行的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及时和小盼的家长进行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看来,教育活动中,当鼓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时,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去使用一些善意的惩罚手段,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你的行为是光明磊落的,你的方式方法合情合理
8、,也许它能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