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24205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2
《前置性作业——打开“生本”大门的钥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前置性作业——打开“生本”大门的钥匙精河县第一小学:舒洪燕不知从何时开始,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沉默,发现学生在做练习时空下的题越来越多,发现学生喜欢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这时,我发现自己的心在莫名的恐慌:孩子们怎么变成这样了?仿佛学习没有了兴趣,生命没有了激情一般死气沉沉,完全不像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的孩子该有的状态。可是,从这学期开学初加入学校的“生本小组”后,积极地学习有关“生本教育”的理念,并在自己的班级里开始实践,同时加上学校领导的重视,将我们班定为“跟踪”观察课的重点对象,让学校老师
2、在我的跟踪观察课中,发现孩子们逐渐不再沉默,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越来越主动展示自我。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难解决的就是关于“前置性作业”的制定。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我们发现:①一些优生认为前置性作业太过于简单,而学困生又随大流,都没有深入细致的去做,结果在课堂上又要重新来过,对学生而言没有新鲜感。反之若是过于复杂,学困生没有兴趣。②在前置性作业中,学生不能很认真的去做,感觉乱,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而不愿听课,或者有错误的思想不易纠正。③不知道如何设计符合实际的、有效的前置性作业
3、。“前置性作业”又叫做“课前小研究”,这种研究模式不仅体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引发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独立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主发现、解决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真正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我们班的孩子现在能够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得到自我的肯定,可是作为教师,我希望孩子能够展示的更好,这就需要教师的“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精准,又能吸引学生研究的兴趣。如何设计出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前置性作
4、业(以学定教),如何让前置性作业成为引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载体,真正实现先学后教的目的,成为我常常思考的问题。经过这学期听观察课教师的及时指点与建议,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设计前置性作业,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学重难点,每次的前置性作业内容的布置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如果教师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脱离了目标定位的背景,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就只停留在泛泛而谈上,教师也就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时常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数学活动作为前置性作业;二是将收集资料作为前置性作业
5、;三是将具体的知识作为前置性作业。(一)将数学活动作为前置性作业《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我将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根据这两个展开图独立折叠后分别作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了课前小研究的第一步,学生在剪、折、粘的过程中,就是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课前小研究的第二步则是计算这两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学生在计算之前,就需要动手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边之间的关系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二)将收集资料作为前置性作业《图形的变换》是五年级下册第一
6、单元的内容,生活中有很多成轴对称图形或利用旋转设计成的美丽的实物或图案,为了让学生对图形的变换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有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观察这些图形,发现变换图形的特点,从而感受生活中数学知识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同时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先学后教的学习过程。(三)将具体的知识作为前置性作业请你从下面任选两个分数比较他们的大小:3/41/23/57/104/5我选的两个分数我的理由我的发现我的其他例子将具体知识作为课前小研究,需要老师对学生能力,知识点的难易有很清楚地认识,小研究出难了,学生无从下手
7、,出简单了,又达不到研究的作用。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会凭自己的数感判断大小,但是上升到具体的数学方法,对学生而言还有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精心选择了上述五个分数,这五个分数的两两组合涵括了分数比较大小的所有类型:①分母一样的两个分数;②分子一样的两个分数;③分母互质的两个分数;④分母成倍数关系的两个分数;⑤分母成一般关系(有两个以上公因数)的两个分数。设计中的“我的理由”“我的发现”两个环节帮助学生上升到数学方法,引领学生主动去寻找判断两个分数大小的本质方法,而“我的其它例子”是一
8、个学生思维上的先进入再出来的深化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波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正确把握教学起点,成为前置性研究后组织课堂教学的更为突出的关键性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个体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研究数学教材,在理解数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显然会更加凸显,更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实际教学中,课前小研究的完成的质量与否,也极大程度上影响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