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23441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2
《为学生创设能力发展的空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学生创设能力发展的空间 主题与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遵循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讲一节课,学生练一节课,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我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和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大胆开放课堂,指导学生整合学习资源,运用网络技术,以小组协作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成果。为学生创设能力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情境中,自愿愉快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背景: 教师结合地方城市建设为内容
2、,围绕着“宜昌”这个城市展开教学。整合学习资源,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各种软件创作电子作品,从而使学生把心中对宜昌的热爱之情完成展现出来。本课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非强调某一软件的应用技巧,学生既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搜集信息,又要运用搜集到的信息组织整理,进行再次创作。 事例: 目的与要求:能利用多种途径搜集信息;会利用软件进行作品的创作;能在互相协作下综合运用各种素材、灵活完成任务。 重、难点:围绕主题利用多种途径搜集、创作。 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学生机、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Wi
3、ndows98平台、PowerPoin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1.师:宜昌誉为三峡明珠,今天我们的活动就围绕着“宜昌”这个城市展开。课前,大家都搜集了大量有关宜昌的资料,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2.引导学生回答。 3.师:看来,大家对宜昌都有一定的了解,还会利用先进的手段来获取这些信息,真不错!接下来的问题一定难不倒你们,让我们一起来“猜猜看”…… [反思]: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对宜昌的印象,并说明这些信息是怎么得来的,使学生对美丽的宜昌留下一个初步的印
4、象,引发学生要将美丽宜昌的景物留到电脑里的愿望。 二、新课 (一)猜猜看: 1.师:擦亮你的眼睛,记下每一个景点,我们的问题就在其中。 2.逐次播放一组有关宜昌的图片(速度较快),最后出示一张,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地方?” 3.引导学生回答。 4.师:的确难不倒大家。看完了这些图片,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感受? 5.引导学生回答。(宜昌历史悠久、风光迷人……) (二)写一写: 1.师:相信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感受,那么就把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用计算机里的记事本写下来吧!每人写一句。
5、 2.学生动手操作,打开记事本,写下心中赞美的话。 3.指名说说你写得是什么?(我爱宜昌……) (三)我行我素: 1.师:美丽的宜昌、现代的宜昌、充满希望的宜昌,如诗如画的风景带给人无尽的睱想……那么你们准备怎样向国内国际的游客介绍宜昌呢?老师这儿有一个宣传片,看后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2.播放宣传片。(有文字说明、图片、动画结合) 3.师:想不想拥有自己的宣传作品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你打算用什么来做? 4.同桌互相讨论。 5.引导学生回答。 (我想用PowerPoint/Wo
6、rd/Flash……来做) 6.师:好,下面就进入“我行我素”,开始创作你们富有个性的作品吧!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人合作。 7.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 1.参与“猜猜看”活动,采取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个有激励机制的环境下快速地了解和记住宜昌的风景名胜,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谈看后的感受,把心里最想说的话用计算机中的记事本写下来。通过操作,训练了学生输入文字的能力。情感体验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3.“任务驱动”──设计制作富有个性的宣传宜昌作
7、品。提供较大比例的时间让学生来创作,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软件(Word、PowerPoint、画笔等)参与创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允许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通过这种互助互学,使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巩固,使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能达到学习要求。 三、结束阶段 1.师:同学们,欣赏一下同伴的作品。 2.通过多媒体教室的转播功能欣赏学生作品。 3.小结:同学们,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我们无法把心中对宜昌的热爱之情完成展现出来,但我相信你们都有所收获,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创作吧! [反思]:让学生
8、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并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 点评: 《我心中的宜昌》一课设计选题小巧,以微见著地挖掘活动内容,操作过程简洁而不失教育意义。 ◆特色 ◇选材得当,以微见著 《我心中的宜昌》为探究原型,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以小见大、层层深入,知识的结论不是教师“灌”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设计合理,注重过程 探究知识的过程比结论更为重要。设计的整个活动过程是以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