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19905
大小:4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2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 复习练习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练习三【答题绝招】赏析古诗词可从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艺术手法或重要词句的作用、语言风格等角度分别进行。解题时首先要联系作者和具体的时代背景,把握整首诗词表达的主题和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明确诗词的整体语言风格。要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理解其抒情方式和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烘托渲染、以动写静、虚实相对、对比映衬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考题选粹】l.(2007年无锡)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对上面一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
2、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2.(2010年无锡)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岑参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B.第三句“可怜”一词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恋不舍的情怀。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
3、造了生动美好的艺术形象。3.(2012年无锡)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①劳歌:送别歌。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临门一脚】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对上面诗歌理解
4、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作,诗人以“台城柳”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侧面来抒写对历史兴亡的感慨。B.首句写景,“江”、“雨”、“草”三者交衬共融,构筑出一派迷蒙清幽、如烟似雾的境界;一个“空”字,寄托着诗人无限的感慨。C.后两句即景抒情,引发了诗人历史沧桑的感慨:改朝换代,物是人非。“无情”二字,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台城柳无情无义、不解沧桑的愤懑与不满。D.全诗以景驭情,用江南风物特有的迷蒙、轻柔、婉丽之景,渲染出如梦如幻、迷惘惆怅的氛围,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怀古之叹、亡国之忧,情景交融。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
5、万里一孤舟。2.对上面诗歌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把送别的环境渲染得悲切寂寥。B.次句情景交融,两个“自”字,将“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人之“伤心”反衬水流无情,渲染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C.结句融情于景,将无限的怅惘与牵挂不舍之情巧妙地融合其中,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D.全诗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鹧鸪天苏武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
6、,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枝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3.对上面词作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景,远近结合,动静结合,描写了夏末初秋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B.词的上片通过“乱蝉”“衰草”“白鸟”“红蕖’等景物的对比,抒发了作者烦乱悲凉之感。C.词的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了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D.最后两句既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喜悦,又包含着对虚度时日的叹惋、对自身处境的调侃,意蕴丰富。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
7、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公元764年(广德二年)秋天,他率兵西征,击败吐蕃七万多人,收复失地,安定了蜀地。4.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答: (2)诗歌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