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19690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2
《九下 第23课 《愚公移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3课《愚公移山》教学案教与学目标:1、诵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2、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3、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教与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2、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教与学方法:1.诵读法2.辩论法3.品读法4.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5.延伸拓展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与学过程:教与学要点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读课文,鉴赏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研读课文,联系实际,总结升华。一、导入:大屏幕显示:歌曲《愚公移山》这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同学们听后,一定被愚公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给动了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大屏幕显示课题:愚公移山二、走进作者:请同学们展示在预习中收集到的作家作品知识。生交流。师出示幻灯,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郑国人,主张清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
3、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画出疑点(含词、句)。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提示: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质疑,教师答疑。要求: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1)指出下列句中
4、的通假字并解释。①始一反焉②汝之不惠③亡以应④一厝朔东⑤无陇断焉答案:①反,通“返”②惠,通“慧”,聪明③亡,通“无”④厝,通“措”,放置⑤陇,通“垄”,高地(2)解释加点字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杂然相许且焉置土石(3)翻译下列句子。①甚矣。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投渚渤海之尾。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方法: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提示: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四幅:愚公智
5、叟辩难图第五幅:神灵移山图四、思读课文,理解寓意全班齐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只作点拨。1、课文写了哪些人?明确:有愚公、智叟、愚公妻、子孙、京城氏遗男。大屏幕显示:愚公等人的人物速写画。2、哪些人响应愚公的号召,参加了移山的行动?明确:愚公、荷担者三夫(三个子孙)、遗男。3.移山的工作做起来顺不顺利?遇到哪些困难?请学生从书中找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明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小结:由此看来,要搬走两座大山,确实困难重重。越是困难的处境,越能显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所写的这些人物对待移山的态度如何,各自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面貌。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段要求:一人扮愚公,一人扮愚公妻,一人扮智叟,一人读叙述做文字,“杂日”由全班齐读。要求把握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5.从指导朗读人手,理解人物对待“移山”的不同态度。愚公妻和智叟说的话差不多,能不能用同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明确:不能,
7、因为他们对待“移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以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则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总之,愚公妻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
8、一“疑”-“笑”,态度截然不同。“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全班齐读2、3段,深入体会愚公妻与智具不同的态度。再来看愚公子孙和“遗男”的态度。找出表明他们态度的词、句子。“杂然相许”“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跳往助之”这些语句说明他们是坚决支持并积极为愚公献计献策的。“杂”突出众人热情之高,场面之热烈。“跳”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热心参与的态度。6、愚公“年且九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