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3).doc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3).doc

ID:55418687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2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3).doc_第1页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3).doc_第2页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3).doc_第3页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3).doc_第4页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3).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孟子》两章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3、背诵两文。 助读材料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

2、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四、理清文脉,把握文意1、本文的论点?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3、谈谈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五、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⑴ 池非不深也( )⑵ 委而去之( )⑶ 故君子有不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

3、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                               。 ⑵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  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

4、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理清文脉,把握文意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四中考链接  2009年北京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5、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3分)  5

6、、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____身体上 ___________,行为上要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6、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7、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18《孟子》两章参考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四、理清文脉,把握文意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方能“天下顺之”,作战才会取得胜利。3 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

7、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五1、⑴ 池:护城河。⑵ 委:放弃。⑶ 有:或,要么。2、B(2分) 3、⑴ (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⑵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4、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

8、以孟子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