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df

浅谈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df

ID:55401280

大小:197.0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5

浅谈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df_第1页
浅谈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医生XINLIYISHENG20l1年4月(下)浅谈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张新伟(解放军第三O二医院100039)【摘要】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其目的是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甚至完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近年来,传染病呈现难预防、难控制和易复发的特点,许多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而旧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本文介绍了一些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与控制方法,以期对相关研究有借鉴意义。【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特点;预防与控制【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

2、号】1007—8231(2011)04—0080—02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流动的加快增加了人群对病原的易感性和传播速度;输血、吸毒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是等社会行为助长了某些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其目的是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甚3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至完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近年来,传染病呈现难预防、难控制3.1传染病的预防和易复发的特点,许多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而旧的传染病又死3.1.1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公民防护意识:通过开展灰复燃。有报道显示,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人

3、数达一传染病的健康知识讲座,加大公民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宣传,提高亿之多,约占世界感染人数的1/3⋯;结核菌的感染人数更是多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护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公达4亿;截止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患者达上千万。可见,多年民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和应对传染病所应采取的措施。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呈现难预防、难控制的态势。3.1.2消除传染源和阻断传播媒介:对于一些存在传染另外,一些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疯牛病流行隐患的场所或地区,应加强卫生管理。如保证交通、娱乐病等。这些新传染病的出现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预示场所的

4、消毒、灭虫等工作的定期开展;搞好食品和环境卫生;对着我们需要对传染病进行重新审视,只有对传染病的病原、影响农田、河流等传染源的消除。控制和消灭传播传染病的动物以病原传播的因素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传播等有更深入的认识,及病媒生物,对传染病的早期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才能使传染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3.1.3加强和完善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建设:强化疫情监1传染病的特点和流行病学测力度,确保监测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建设生物监测试验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复发性和突发性等特点。某些室,扩大监测范围和提高监测水平。增加疫情监测设备的投入。传染病不仅发生在人和人之

5、间,还存在于人和动物之间,称为人保证监测的快速和有效。不断发展基层卫生事业,健全免疫接畜共患病。此类传染病通常呈现不易预测、传染性强和突发性种机制,消除易发人群抵抗传染病的薄弱因素。的特点,因此较一般性传染病难以控制和预防。3.2传染病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肠道传播、3.2.1对传染源实行严格管理: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虫媒、体液和血液传播。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和传播范围广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是目前传染病的新特点。另外,病原体的多样性以及变异毒株重要环节,可以控制传染源向外界扩散病原体,降低传

6、染病的危的出现为传染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带来困难。目前已知的病原害。对于与传染病人或传染原密切接触者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不同的病并做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和检验。防止其成为传原存在不同的传播特点,通常以病毒性传染病居多,且毒株的变染源。异特点较为突出。3.2.2切断传播途径:为控制传染病的大范围流行,应及2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时有效的切断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对于公共2.1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为了适应新的生态和生存环境娱乐、交通等场所实行严格管理,限制人群密度和流动;②对疫而发生变异。生态环

7、境和气候的改变使病原微生物发生变异,区的食品、水源和相关物品实行封存,必要情况下进行销毁;③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毒性和致病特点改变。另外,某些传染病存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要对一定范围内的畜禽进行扑杀或销毁。在多种病原微生物共同感染的特点,对不同病原微生物之间存只有采取综合、快速、有效的手段来切断传播途径,才能使传染在易感性。病的危害降到最低。2.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的变化和农业生态的改3.2.3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应注重饮食卫生和加强变。气候的变化通常会影响传染病的流行j。气候环境的改变身体锻炼,从根本上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对防护病原微生物使病原

8、微生物适应更加恶劣的外界环境,使得病原微生物的生的感染十分重要。当传染病疫情爆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