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399442
大小:422.6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15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校支撑区域创新体系评价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南学术}2012年第1期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校支撑区域创新体系评价研究张海滨陈笃彬摘要:本文根据三螺旋理论,定性分析了高校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和贡献,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支撑区域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部7省市高校支撑区域创新贡献度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支撑区域创新评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于高校提高区域创新贡献度具有一定意义。关键词:三螺旋理论;高校;区域创新;评价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引言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
2、务社会的重大使命,是知识创造的中心、科技企业的孵化器、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智力支柱,是区域创新体系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科学评价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如何科学客观评价高校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对于全面把握现状,针对性地加强政策引导,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于高
3、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中的作用与贡献及其评价问题没有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按照笔者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1992年至今,篇名含有“高校”和“区域创新”,或者“大学”和“区域创新”的文献共有55篇,其中研究高校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或贡献的文献仅有15篇。从检索结果看,绝大多数文献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探讨高校在区域中的作用和贡献。乔颖,王永杰,陈光(20o2)~简要分析研究型大学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者简介:张海滨,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陈笃彬,福州大学研究员、博
4、士生导师。《东南学术}2012年第1期作用。何建坤,李应博(2008)②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以及研究型大学与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关系。孙希波(2009)③认为,地方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区域科技进步主力军、人才主要培养者、知识创新主体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的来看,现有的研究多限于定性层面,缺乏定量的评价。因此,本文将围绕高校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度评价涉及到的两个层面问题来展开:一是根据三螺旋理论,定性分析高校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和贡献;二是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
5、行定量的实证研究。二、高校支撑区域创新的贡献分析区域创新体系是相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概念,1992年,英国卡笛夫大学库克教授首次在其著作《区域创新体系: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政府的作用》中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这一概念,他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1994年,在一次关于“进化经济学和混沌理论:技术研究中的新方向”的专题讨论会上,阿姆斯特丹科技发展学院的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提出了要建构一种新型的大学一企业一政府关系模式,以消除知识商品化过程中各种
6、障碍性因素的设想。1997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亨利·埃兹科维兹教授首次提出三螺旋理论来分析大学、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三螺旋理论的要旨是:大学、企业、政府这三个机构范围每一个都表现出另两个的一些能力,但同时仍保留着自己原有作用和独特身份。由于联系和作用,代表这些机构的螺线都获得更大的能力进一步相互作用与合作,支持在其他螺线里产生的创新,由此形成持续的创新流,共同发展。在三螺旋理论中,大学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新知识新技术的来源,也是知识经济的生产力要素。三螺旋的组织原则是期望大学能在社会中起更大的作用。根据三螺
7、旋理论,我们认为高校对区域创新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有:(一)高校为区域创新提供科技人力支撑。人力资源是区域创新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人才从技术创新到技术转化整个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大学会处于三螺旋创新系统的核心呢?亨利·埃兹科维兹教授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第一使命一一教育使命。④高校是人才云集、知识密集的地方,是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高校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集聚了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创新领军人物,成为了引领区域创新的重要力量。院士是我国科学界的最高学术声誉,
8、代表着我国科学家的最高学术水平。根据“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2009年12月发布的(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1955-2009年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主要来自700多个单位,其中,来自高等院校的院士就占到40.92%。此外,高校是《东南学术>>2o12年第1期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力量,高校培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区域创新的中坚力量,也是区域创新可持续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