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恶性卡他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pdf

黄牛恶性卡他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pdf

ID:55397705

大小:225.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5

黄牛恶性卡他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pdf_第1页
黄牛恶性卡他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pdf_第2页
黄牛恶性卡他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黄牛恶性卡他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第19期黄牛恶性卡他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张著涛(肃州区清水镇动物检疫站;甘肃酒泉73500)摘要:黄牛恶性卡他热(又称牛恶性头卡他或坏疽性鼻卡他)是由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非接触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持续发热,口、鼻流出黏脓性鼻液、眼黏膜发炎,角膜混浊,并有脑炎症状,病死率很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共收治黄牛恶性卡他性热35例。治愈29例,6例经治无效死亡,治愈率82.90%,取得较好疗效。关键词:黄牛恶性卡他热_l】盏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恶性卡他热病毒:传染病:角膜混浊:病死率高:较好疗效牛

2、恶性卡他热(又称牛恶性头卡他或坏疽性鼻卡表现不同,一般分为眼型、肠型和皮肤型。头眼型最常见,他)是由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非接触皮肤型较少,笔者收治的病例中发生1例皮肤型病例。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持续发热,口、鼻流出黏脓性鼻2.1头眼型液、眼黏膜发炎,角膜混浊,并有脑炎症状,病死率很高。突然发病,体温41℃~42℃,双目羞明流泪,角膜在自然条件下只有牛具有易感性,牛的性别、品种、年龄浑浊,心跳呼吸均加快,精神萎靡不振。1~5d后.严重与易感性无显著差异。1~4岁牛较为多发,1岁以下的者眼角膜发绀、

3、溃疡,甚至穿孔,发生虹膜睫状体炎,或牛很少发病。本病以散发为主,病牛不能接触传染健康者眼房蓄脓,直至完全失明病牛卧地不起,肌肉震颤。牛,主要通过绵羊以及吸血昆虫而传播。病牛都有与绵鼻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覆有污灰色伪膜。致使鼻羊接触史,如同群放牧或同栏喂养,特别是在绵羊产道狭窄,吸气困难,病牛发出鼾声,流恶臭黏性鼻涕,后羔期最易传播本病。本病可通过胎盘感染犊牛。笔者在期鼻镜因溃烂形成大片干痂。有时炎症蔓延至颌窦、额临床实践中共收治黄牛恶性卡他性热35例,治愈29窦和角基部时,使发盖和颜面部发生肿胀,还可致角根例

4、,6例经治无效死亡,治愈率82.9O%。松动甚至脱落。口黏膜充血,于颊、齿龈、唇内、硬腭等部1病因及流行特点位发生糜烂和溃疡,覆有伪膜。1.1病因2.2肠型牛恶性卡他热病毒为疱疹病毒科的恶性卡他热病病初症状和头眼型相似,头眼炎性反应较轻。两天毒,是一种泛嗜性病毒,病毒可存在于病牛的血液和各后,出现严重肠炎反应,先便秘后腹泻,初期拉水样粪种器官中,病牛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也含有病毒,绵羊便,随着病期延长,出现血便,后期出现大便失禁。是本病毒的自然宿主,本病潜伏期2~8周,由于潜伏期2.3皮肤型长,质病毒毒力破坏性强

5、,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病牛在背部、颈部、腹下、乳房和大腿内侧等皮肤上不强,不耐干燥、冰冻、腐败和紫外线。发生丘疹或水疱样疹块,疹块形成痂皮后脱落.随着病1.2流行特点势发展,大部分病牛出现脑炎症状,或沉郁、昏迷,或兴本病只发生于牛,体质差的牛较体质好的牛多发奋不安,呜叫,病牛多数死亡。病,幼龄牛和老弱牛多发病。绵羊是本病的自然带毒者.3病理剖检特点在笔者收治的35病例中有27例与绵羊同圈饲养,占总剖检时,可发现头部黏膜发生病变,在喉、气管、食管、发病率的77.10%,8例无同圈饲养史占22.9O%。在笔真胃

6、和小肠等部位的黏膜上也有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者收治得的病例中,未发现同圈病牛向健康牛传染本等病变0d肌变性,脑膜出血或充血。其特征性病变是肾皮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季和早春发生较多。主质出现由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而形成的白色病灶。要与这两季绵羊产羔有关联,夏季发生时治愈率差。4诊断2症状根据临床特征,结合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即可确4岁以下的小牛易感性最高,病牛突然体温升高至诊,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诊断。本病与牛瘟、牛病毒性腹41℃~42℃,呈稽留热,鼻镜干燥发红,全身迅速虚弱,泻一黏膜病、口蹄疫、蓝

7、舌病和传染性角膜炎有相似之很快出现具有示病意义的口鼻眼的剧烈炎症。由于临床处,但根据恶性卡他热眼口鼻黏膜炎症等综合症状.以及农业科技54"t是02011年第19期与绵羊的接触史、高病死率等特征,还是比较易于区分的。(3)中药治疗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黄岑、柴5治疗胡、车前子、淡竹叶、地骨皮、薄荷、僵蚕、牛蒡子、板兰目前本病既无免疫方法,也无特效治疗药物。在实根、双花、连翘、玄参各50g,赤芍、蒺藜、石决明、苏木、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自身血液疗法.泽泻个40g,栀子75g,茵陈100g,混合碾细

8、灌服,每天具有较好的疗效。1次.连服3d。5.1中医治疗(4)用0.90%生理盐水和氯霉素眼药水交替点眼,以清热解毒、清泻肝火、滋阴降火和活血化瘀为主,每4小时1次。辨证使用龙胆泻肝散、清热解毒散、消黄散、清心散和清(5)冰硼散20g用纱布包裹缝合,塞口腔内,每次瘟败毒饮.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和清30min,每天3次。热解毒注射液均可取得较好疗效。(6)采病牛静脉血3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