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

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

ID:55347801

大小:451.51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5-14

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_第1页
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_第2页
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_第3页
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_第4页
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4-2直线定向练习题§4-1距离测量§4-1距离测量距离测量的主要方法:1、钢尺量距(精度:1/10001/10000)2、视距测量(精度:1/2001/400)3、测距仪测量(精度:1/几万1/几十万)4、GPS测量(精度:与测距仪精度基本相同)一、钢尺量距钢尺的长度分为20m、30m、50m等几种,目前也有用纤维尺代替钢尺的;钢尺量距分为平量法和斜量法.当距离较长时,可通过直线定点的方法将距离分成几段,然后分段测量;D2D3DD1AB121、距离丈量的方法D=D1+D2+D3=Di。。(1)平量法ADAB=D1+D2+D3(2)斜量法ABSAB

2、DABhABSAB=S1+S2+S3DAB=SAB²-hAB²BDABD1D2D312。。S12S2S31。。2、测量精度:钢尺量距一般要求往返测量,并用相对较差K衡量精度K=d/D平=1D平d其中d=D往-D返称为往返较差D平=(D往+D返)/2(D平也可用D往或D返值代替)1=M对于图根级控制测量,要求K<1/3000(即:M>3000)(M为整数)(1)量距时,尺要拉紧拉直;(2)量距时,尺面要平、不能打卷;(3)尺的两端要同时读数。3、量距时应注意的问题(4)量距所用的钢尺应经过鉴定检查。当钢尺的刻划长度与其实际长度不一致时,由此引起的误差称为尺长误差。消除

3、尺长误差的方法是加入尺长改正数。例如,某钢尺的刻划长度为30m,但经过鉴定检查,发现该钢尺的实际长度为29.99m,则用该钢尺每量一尺段距离(读数为30m),其实际长度只有29.99m,因此,应将每尺段的测量值中加入(-0.01m)的改正数,使其恢复为正确值。二、视距测量MNl=M-NdpfABDABDAB=d+f+=l×f/p+f+d/l=f/pd=l×f/p其中:K=f/p称为乘常数,取值为100;C=f+为加常数,取值为0;l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1、视线水平时的水平距离测量vi=Kl+C2、高差hAB=i-vMNABDABvi例:设A点仪器高为1.50m,观测

4、B点时上丝读数为0.867m,下丝读数为1.465m,中丝读数为1.17m,求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及高差h?解:AB两点的视距间隔为l=1.465-0.867=0.598m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DAB=Kl=59.8mAB两点的高差为hAB=i–v=0.33m三、测距仪测量ABDAB1、距离测量的基本公式2、两种类型的测距仪(测量时间t的方式不同)(1)脉冲式测距仪(2)相位式测距仪DA→B→A=ct注意:测距时,测距仪和反光镜均要整平、对中。3、测距精度测距仪的测距精度,主要受信号的频率误差、气象参数误差、测相误差、对中误差等的影响。测距仪测量误差ms一般表示为:ms=(A

5、+BD)或ms=(A+BppmD)其中:A称为固定误差B称为比例误差系数例:某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ms=3mm+2ppmD,则用该仪器测量1公里距离的误差为5mm,测量2公里距离的误差为7mm.测距误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误差与测距长度有关,称为比例误差,另一部分与测距长度无关,称为固定误差。§4-2直线定向一、标准方向的种类1、真子午线方向2、磁子午线方向3、坐标纵轴方向二、坐标方位角的概念从坐标纵轴北端(正方向)按顺时针方向量至测线所得到的水平夹角,称为该测线的坐标方位角三、坐标反方位角yABABBAxAB反=正180注:当<0时,应加上360当>360时,

6、应减去360四、象限角及其与方位角的关系1、象限角:坐标纵轴方向与测线之间所构成的锐角,称为该测线的象限角,记为R;0R902、关系:360-RAB第IV象限AB=RABRABRABRABABBBBABABRAB第I象限180-RAB第II象限RAB+180第III象限五、坐标方位角的计算1、按水平角计算(1)已知AB,左,求BC?∵BA=AB+180BC=BA+左=AB+左+180(2)已知AB,右,求BC?左+右=360左=360-右代入前式得:BC=AB+左+180=AB+360-右+180=

7、AB-右+180BCx综合(1)(2)两式得a前=a后+180BAABC左右(3)终边方位角的计算终=始++n×180(左角)终=始-+n×180(右角)应用方位角的计算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1)公式中,方位角前和后的方向与推算方向应一致;(2)当有一个方向与推算方向不一致时,则等式右边应增加一个180,这时计算公式为前=后±(3)当二个方向都不一致时,计算公式与原式相同,即前=后±+180ABCD1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