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342911
大小:2.02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5-11
《模型或原型制作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1.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2.了解l~2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一种材料的l~2种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3.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二、本章教学总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能够列举生活中模型或原型的实例,知道模型或原型及其功能,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2.能够结合生活中所熟知的简单工艺,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锯削、锉削和钻削等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
2、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3.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制作成功后,并能对其外观进行润色。4.能够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课程标准里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中的有些要求,在教材中没有能反映出来,教师需要熟悉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掌握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第79、80页)中常常出现“了解1~2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一种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了解1~2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的条目,教材中也给出了一些相关内容。有些老师根据这些内
3、容目标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学生“了解××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一种材料的××加工方法”“了解××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这样设定教学目标对不对呢?当然,这是课程标准与教材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我们来看课程标准中的(第72页)三、课程目标”第二段“学生将……具有……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接着我们再来看“(一)知识与技能“5.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6.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学生经过这几节课的学习,就能达到课程
4、目标的要求?显然是不行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再把目光回到“具有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上来,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学生会学习技术。在这里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以两种具体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这类技能的方法。然后,在35继续的学习中,如在制作产品或模型中,熟练所学技能或自学一些技能,通过这些实践过程,掌握学习技术的方法。这才是我们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三、设计思路1.本章是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其内容也隐含着一定的思想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2.本章在第—节中专门设置了“模型在不
5、同阶段的作用”一小节,强调了模型方法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这里,模型不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模型,它还被赋予了思想方法的内涵。3.“工艺”一节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常用的工艺,并重点介绍了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4.为了加强书中内容前后章节的连贯与交融,本章的制作项目选择了台灯作为示例。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模型的制作过程。台灯案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5.立足实践是本课程的一个特色:结合本章中大量动手操作的具体内容,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
6、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根据操作内容,本着减少文字叙述的思路,文中配置了大量的图示,直观形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6.为充分发挥现有师资力量和利用原有工具设备等资源,结合中学原有的劳动技术课已经开设过钳工等课程的实际情况,本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了金属加工工艺作为教学内容。四、教学准备1.教学器材:教学器材以48人为一个班级,可采用以下配置:(1)划线丁具:划针,钢自尺、角尺、划规、样冲各26件(2)转盘式台虎钳(钳口宽度可选择100mm)50台(3)调节式手锯架(QB-1108-91)50件(4)钳工锉:齐头扁锉(长度25
7、0mm,中锉纹)50把(5)半圆锉(长度250mm,细锉纹)50把(6)斩口锤(0.25kg)50把(7)台钻2~4台(8)常用的手用圆板牙(又名螺丝板牙)及配套的圆板牙架(又称圆板牙绞手)(9)手用丝锥(又名螺丝攻)及丝锥扳手35注:(6)(7)两项配置数可在5套左右,但圆板牙及丝锥的规格可配置常见的公制直径为2.5mm、3mm、4mm等多种,因易损耗,要求有足够的备用件。2.教学场地:金工专用教室一间。五、课时安排1.第一节模型2课时2.第二节工艺2课时3.第三节制作模型2课时六、教学建议1.要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模型的功能,结
8、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模型在构思、试验、改进和交流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