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341291
大小:1.55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20-05-14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福建工程学院 李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1、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上海十大时尚地标2、投资11.4余亿元3、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4、设计:保罗•安德鲁(法国)5、评价:一朵美丽的“蝴蝶兰” “外形如白莲花美轮美奂”6、交响乐大厅(1979座)、中剧场(1054座)、 小演奏厅(330座)第3章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建筑与设备成本控制3.1建筑寿命周期成本3.1.1建筑的寿命一座建筑物的“寿命”跨越它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以及它最终的再利用或拆除,即经历了建筑项目的整个循环(从规划到建筑设计、建造和
2、运行的全过程)。通常情况下,在建筑设计施工的最初阶段所作的决策会显著影响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3.1.2建筑寿命周期寿命周期是指从事物的产生至消亡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其生命周期是指从材料与构件生产(含原材料的开采)、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即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从使用功能的角度:是指从交付使用后到其功能再也不能修复使用为止的阶段性过程,即建筑的使用(功能、自然)寿命周期。从结构或经济的角度:还有结构寿命周期和经济寿命周期。3.1.3建筑寿命周期成本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工程
3、寿命周期资金成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成本、财务成本,它是指工程项目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工程寿命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可直接体现为资金耗费的投入的总和,包括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3.2建筑物全寿命周期评价3.2.1国外的情况1、政策上美国:10多年出台了10多个政策推动节能。2003年出台的《能源部能源战略计划》德国:2002年2月《能源节约法》生效制定了新建建筑的能耗新标准,建筑的允许能耗要比2002年前的能耗水平下降30%左右。2、建筑材料加拿大:新材料、新技术结合在一起。结构:木框架、填充墙。墙体:中间都加有120~150mm左右厚的
4、聚乙烯泡沫塑料,阻燃性发泡聚苯乙烯、玻璃棉或岩棉等保温材料同其他墙体复合而成。3、建筑设计英国:德蒙特福特大学的工程技术馆通风:楼顶众多的烟囱通过烟囱效应自然通风采光:尽可能地采用了天然采光日本:大阪市中央体育馆形式:半埋地下建筑采光:地下风道通风:顶部设置圆形的自然通风、采光天窗5、寿命长久美国:80年欧洲:80年以上瑞士、挪威:70-90年英国:132年,“百年老屋”。4、环境影响瑞士:住宅设计德国:对节能措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推出了“二氧化碳减排项目”“二氧化碳建筑改建项目”。6、节约能源德国:从控制单项建筑维护结构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化为控制建
5、筑物的实际能耗特别是建筑外围结构热损失计算结果购买住宅:开发商须出具“能源消耗证明”旧建筑节能处理:强制报废措施3.2.2国内的情况1、寿命期短 我国房屋建筑寿命较短,平均不到30年,为设计寿命的一半(50年到70年)重庆:大型会展中心 投资:4000多千万 寿命期5年沈阳:五里河体育场 建成:1988年 寿命期:19年2、建筑设计中的问题(1)“大而全”的设计院体制 建筑设计过程在方案前期应该引入了采暖/通风/采光/照明/材料/声学等多个技术工种,参与专业的工种隐藏在大型设计院里面(2)现代建筑设计的实验田
6、中央电视台新大楼 设计:库哈斯(鹿特丹Rotterdam,荷兰,1944~)国家体育场“鸟巢”方案 设计:赫尔左格与德梅隆(瑞士)国家大剧院 设计:保罗•安德鲁(法国)(3)过大的安全系数设计“肥梁胖柱厚板”危害:投资加大 采用低劣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工程不会很快原形毕露 工程施工人员有了安全期3、建筑装修中的问题二次装修:浪费黑洞 上海市:每年拆除旧建筑和新建筑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有2000万吨 北京市:每年的二次装修浪费高达15亿元 原因:全国一步到位的精装修的住宅不及年住宅总量的10%,而发
7、达国家精装修住宅在80%以上。4、能源浪费(1)公共建筑:浪费能源样板 新建筑(能源杀手): “罩着玻璃罩子,套着钢铁膀子,空着建筑身子”上海火车南站(世界最大透光火车站):套用德国模式 德国:寒冷地区←→上海:冬冷夏热 夏天空调耗电比一般的建筑高3倍以上现在买车要问油耗、买电器要问电耗,今后人们买房子的时候可能也要问能耗? 目前,高能耗带来的污染问题,使国际上对中国建筑节能十分关注。 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然而国内太阳能一体化的应用比率很低。 生产光伏电池大量耗
8、材耗水,同时产生大量污染,中国现在是把能耗和污染留给了自己,而节能产品大规模出口国外。5、建筑材料设备应用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