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高效复习一.doc

闲话高效复习一.doc

ID:55330363

大小:1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0

闲话高效复习一.doc_第1页
闲话高效复习一.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闲话高效复习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闲话高效复习一高中三年学习如同长跑,长跑是什么?长跑是有氧运动,肌肉要做有氧呼吸,中考复习也一样,同学要做有氧复习。在长跑的过程中,有一个阶段叫做极限,长跑运动员到了这个时候在体能上达到了一个难关,即使运动员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也合理分配了体力,也还是会遇到这个艰难的阶段,这时,肌肉和血液中堆积了大量的乳酸,每迈出一步都是一件比较困难比较痛苦的事,但是只要咬牙坚持,保持速度,这个难关就会渐渐过去。学习上,初三最后的几十天,每个学生甚至每个老师同样地面临着这个学习上的“极限”,这时复习效率自感下降,人的惰性增强,甚至出现“什么都不想干”,许多同学心里不想落后,还想着努力学,可是再

2、跑又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就停下来,这与长跑的极限何其相似,这时关键是“迈开大步子,调整呼吸,咬牙坚持”,正如毛主席说的:最后的胜利就是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当前的复习进入冲刺阶段,可能我们面临着“极限与浮躁”扭曲成的考试综合症,怎么办?我始终相信,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如当前我校有10个班,若每门功课增加4分,就一个填空题,如英语,考113分,不算好,但考116分,就是高手,仅三分之差,我想这个余地肯定是客观存在的,从大一点说,每班增加一个,全样多十个,不得了,若每班少一个,全校少10个,同样也不得了。那么我不妨抛出一个主题,从现在开始到中考,我们老师到底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改良它

3、们?下面我的思考权作抛砖引玉。第一个细节:如何用好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安民告示”,是路标,是方向,第一它告诉你考什么,讲的是考试的范围和考试要求,第二是怎么考,这块内容的考试方式是什么,第三是考多难,主要是试题和试卷的难易度。特别是今年是新课标的第一年,若是经验式的老套,跟着感觉走,则复习可能是不堪重负的,因为新的一个不能少,而老的也一个不能少,这样我们无端的耗费的大量的精力,却又在偏离中考的方向上越滑越远。所以我建议,若有可能,甚至可以把上年的考试说明与今年的考试说明对照起来看,在对比之中,我们可以找到本年的考试说和去年的考试说明有什么新增加的部分和减少的部分以推断中考的命

4、题趋势。一定要用好这个路标,否则你会触礁的。建议初三各备课组组织一次考试说明的研讨会,集体学习或者有人主讲大家讨论来,为中考的方向把把脉,避免一些无用功,把每一节功课的功夫做到家。第二个细节:如何积极的休息当前初三的应试可以说远不是汗水工程,而是抓出血的工程。首先就是学习时间的问题,许多班级班主任分啊分,把学生一切空余的时间都安排好了,再加上任课老师挤啊挤,巴不得他们连晚上做梦都在复习,时间真的成了海绵里的水,但老师们还是不满意,因为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却够高效,许多学生有种昏昏欲睡之感,学生“上课如冰山,下课如火山”。这使我想到“正难则反”,能不能逆向思考一下?记得一家牙膏

5、公司,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大约占了70%,但董事长还不满意,悬赏10万美金如何把销量再提高10%,许多人想了许多的促销手段,董事长都感到行不通,可有一个人出了个主意:只需把自己的牙膏口的半径增加0、1毫米即可。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绝佳的方案。所以我想,我们是否也可以每天再不断地去绷学生的弦,这使得学生自己都快拉不开自己的弓了,许多学生在调查中只说想睡觉,但却又担心自己真的成了睡觉的兔子而被乌龟追上,老师眼看着着急而又发不上力,那能不能每天抽一个时间段让学生积极的休息呢?这使我想到了课外活动这段时间。2最后的几十天很短也很长,但在压力情况下,许多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有可能达成

6、速成。如男女同学几年下来没啥感觉,最后几十天则一拍即合,谈起恋爱;又如选择用上网来逃避现实;甚至自闭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典型的压力逃避。所以我建议,与其低效的疲劳战,不如主动休息。如四川省2006年高考状元之一高飞(好象是)说的,他们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在最后一个月每次的课外活动都在班级中放录音、录相等,同学们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或者偶尔抬头看一看,很轻松,但却都是心分两用而两不误,至少,语文老师说过,写好一篇文章的因素的很多,但最根本的一点是素材,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必须有几十个最近的或者相对比较新鲜的故事藏在心里,以避免素材永远是李白、杜甫、唐太宗、居里夫人等人人早

7、早就看烂了听烂的,若有些令人眼睛一亮的素材,则令评委在作文中印象分大增。所以他们的老师把一些故事分门别类拿出来放一放,包括如感动中国人物等,一举三得;一是调节疲劳,二是提供作文素材,三是这些故事等是“精神的加油站”,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当年四川省的的作文大概是写“科学与人文”之类的,他就引用了前不久的听到的故事作为论据;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测量氮气密度时分别采用了两种实验方法结果得出的结论氮气密度相差千分之一,一般人可能对这么小的数据差距漠不关心,但瑞利认为,这个差距并不来自实验操作,而是来自一些未知的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