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文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实践.pdf

郭秉文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实践.pdf

ID:55317463

大小:384.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4

郭秉文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实践.pdf_第1页
郭秉文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实践.pdf_第2页
郭秉文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实践.pdf_第3页
郭秉文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实践.pdf_第4页
郭秉文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实践.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秉文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实践.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史海钧沉郭秉文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实践夏豪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武汉430079)摘要:郭秉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在出国留学、自我反思和教育实践过程中,其师范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他主张加强师范教育培养充足的合格教师,以促进中国的教育普及;提倡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中学教师;首创“寓师范于大学”的师资培养模式。他执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期间,确立了三育并举的办学宗旨,依据社会需要设置科目,实行男女同校,对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开拓

2、进取的革新精神更是值得后人学习。关键词:郭秉文;师范教育;思想;实践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5)05—0079—05郭秉文(188O一1969),字鸿声,江苏江浦人。期间其教育思想逐渐形成。郭秉文在伍斯特学院求1896年毕业于上海清心学堂,1908年赴美留学,在学期间,受伍斯特学校学习氛围影响,逐渐对教育美国伍斯特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到哥伦比亚研究产生兴趣,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东南大大学师范学院深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文理科学学院院长孙洪芬博士认为:“在伍斯特学学位(教育学)

3、,也是首个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中国院,郭秉文放弃了他原来学习法律的计划,而对教留学生。1915年学成归国,应邀担任南京高等师范育改革产生兴趣。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培养他的学校(以下简称“南高师”)教务长,又先后担任代兴趣。毫无疑问,这是受他在伍斯特学院读书的影理校长、校长。1920年筹建东南大学,1920-1925响。”[】因此,伍斯特学院认为,“他的教育思想中深年任东南大学校长。执掌南高9币和东南大学期间,深烙上伍斯特印记的便是他所提倡的‘四个平衡’:郭秉文效仿美国的师范教育体制,提出“寓师范于1.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平衡;2.人文学习和科学大

4、学”的办学理念,突破了民国以来的办学体制,研究平衡;3.教育人才和教育设施平衡;4.关于推动了我国师范教育的转型。作为我国近代杰出的优质教育的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平衡。”[2从伍斯特学教育家,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对我国今天院毕业后,郭秉文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学习,专门师范教育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研究教育。郭秉文吸收了孟禄、杜威、克伯屈等教育家的思想,尤其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结合杜一、郭秉文师范教育思想的渊源威“教育即生活”的主张,他在博士论文中专门论郭秉文师范教育思想的成型是其不断探索的结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提出“在西方各国,正果,既

5、吸收了国外的教育理念,也根植于中国的教规文字教育与后起的实践教育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育实际,同时南高师的教育实践也是其师范教育思争论集中在儿童如何适应社会与工业的需要。至少想体系的动力源泉。可以说,在理论上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结果,注重实(一)留学美国的求学经历践的教育更加受到偏爱”。他主张在中国要开展1908年赴美留学,1915年回国,郭秉文在美国“注重实践的教育”,指出“应大力提倡其他国家所求学六年,先后就读于伍斯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通行并富实效的实用教育”,以促进国民的进步。国作者简介:夏豪杰,男,河南驻马店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

6、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教育政策。TeacherEducationForum·教师教育论坛囊囝——一外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为其提供了好的学习环境,展成型的师范教育观,是郭秉文教育思想中的有机同时受杜威、孟禄等哲学家、教育家思想的引导,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郭秉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一)重视师范教育(二)教育落后的自我反思师资不足,严重制约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重普及,学术贵大成。”教育普及率是一“难以找到数量充足、能力合格的教师,是中国推进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近代中国教育远远现代教育的最大障碍。”郭

7、秉文认为,国家办教育所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6O年代,普鲁需要的校舍、仪器设备等物资设备容易获得,但是合士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而中华民格的教师却很难培养,这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最大国建立后,中国才开始普及教育的工作,成果甚微。障碍。他认为当时的教师有五种来源:一是教会学校“1909年,直隶省每200人中只有1人就学,或者说的毕业生,但其数量不足,“供少于求”;二是“声誉学龄儿童进入公立学校就学的只有1/14。而四川省卓著的学士”,他们大多只是“获得一些残缺不全的每275人中只有1人就学,或者说学龄儿童就学的表面信息”,

8、是“业余教育家”;三是外国教师,主要只有1/l5”。社会经济落后,教育发展缓慢,这些集中在高等程度学校,而且“所需费用太高”;四是因素导致学龄儿童入学率低。同时,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