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新探.pdf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新探.pdf

ID:55315924

大小:541.8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4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新探.pdf_第1页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新探.pdf_第2页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新探.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新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新探张金萍高子清2(1.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2.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针对大学生普遍实践能力弱、创新力不足的现状,高校主管部门应牵头建立以高校为主导、相关利益者共同参与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帝】,以满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实现建设创新国家的长远目标。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12015)06—091—03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需要大量的应用

2、型创新人才的但高校实习经费有限。如果能将学生的实习与实践时间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而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既忽视了集中,达到六个月左右,实习单位更愿意配合高校提供实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不能有习岗位,承担相应的实习任务。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实习效满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应单位可以更全面地考察实习学生,为其后续从中选择签约用型创新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结合体,是既员工提供方便,同时,实习单位在指导和教会实习学生工要有创新能力又要具备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与传统作技能的同时,学生作为临时员工也会为企业带来相应的高校培养的精英人才和职业

3、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相比,效益。另一方面,将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学生在实习期应用型创新人才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等三个突出间如果被实习单位认可,双方可以直接签订就业合同,降特点。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不能靠高校的一己之低了企业员工招聘成本和风险,节约了学生找工作的时力,应借鉴国际上成功的企业参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间。当然,“3+1”连续学年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其自身式,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建立起高校主导的多样化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即将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从时间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融合的应用型创新人甚至空间上分隔,不能发挥理论学习与实践的互动优势,才培养

4、机制。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因为理论来自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二者相互支撑,共同完善与提高。一、实行灵活多样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二)“6+2”间断学期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式“6+2”间断学期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3+1+2+1+(一)“3+1”连续学年式的人才培养模式1”模式,它将大学8个学期分成5个阶段,“3”为前三个学“3+1”连续学年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在校的理期在学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第一个“1”为校论学习与校外实践分成两个阶段,学生前三年集中在学校外基础素质和技能应用实践能力培养,“2”为第五、第六学进行理论学习,最后一年进入校企合作单位的相应

5、岗位带期在校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第二个“1”为专业素质与技能薪实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训练,第三个“1”综合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的改进,对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与制度调整最小,只是将原写作与答辩。提出这种模式是基于目前一些大学毕业生有第七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压缩到第五和第六学期,将第专业素质与技能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但基础素质与能六学期的学年实习和相关课程实践统一放在第七学期,这力欠缺,影响了专业素质与技能的发挥。相对于“3+1”连样,再与第八学期两个月的毕业实习衔接,延长学生的实续学年式的人才培养模式,“6+2”间断学期式的人才培养习与实践时间,强

6、化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足模式在实践时间安排上更长,两个完整的实习与实践学的实践创新空间。“3+1”连续学年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期,再加上最后一个学期的8周的毕业论文写作实践,实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跨地域实习与实践提践时间占大学生在校时间的30%左右。供可能。产业集聚是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和企业运营成本、(三)“2+1”学年小学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目前中国高校分布和专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一个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其中一设置并没有随着产业布局而调整,这使得高校的某些专业个学期为小学期,即每年集中的两个月,到真实企业进行在本地没有足够的实习岗位,

7、而异地实习岗位可能充足,顶岗实习,四个学年的实习内容与实习目标要与同一学年业化,高校对这些知识产权拥有收益分享权,同时这些企5.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有助于解决高校指导学生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高校的知识与技术的持续投入,高校实践、创新与创业导师不足与不专业的问题。从数量上来从企业直接获取的这部分收益是支持其办学的主要资金说,合作企业、其他社会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导师的加入来源之一。此外,一些企业赢利后会将收益的一部分对外扩大了导师团队规模,将有充足的条件为复杂的创新创业捐助,对高校捐助无论是从声誉上还是税收上对企业都有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