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ID:5529855

大小:525.0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7-12-17

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_第1页
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_第2页
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_第3页
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_第4页
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9.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9.1.1天文学9.1.2数学9.1.3医药学9.1.4农学9.1.5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9.2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9.2.1社会历史原因9.2.2中国传统文化科学自身的原因9.3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9.4从迎接新技术革命到走科技自主创新之路9.4.1我国面临的新挑战9.4.2借以起飞的好机会9.4.3迎接新挑战10课余阅读材料10.1关于原子是否存在的争论10.2在发现电子道路上的遗憾10.3普朗克的“悲剧”10.4偶然发现的启示,深入研究的结果——库待瓦是怎样发现碘元素的10.5元素周期律的艰苦探索和门捷列夫的错误预

2、言10.6纳米技术将如何改变21世纪人类的生活10.6.1纳米10.6.2纳米结构、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10.6.3纳米粒子的特性10.6.4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10.6.5纳米材料的主要用途10.6.6我国纳米技术发展现状10.6.7纳米技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10.7中国航天发展简史10.8他怎样揭开微观世界的面纱10.9科学自然观的胜利——谈火的奥秘是怎样揭破的10.10制造永动机梦想的破灭10.11《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10.12明代数学的停滞10.13王夫之的物质不灭思想为什么没发展为“物质不灭原理”10.1420世纪科技回眸11主要参考书目致谢719发展中国的科学

3、技术事业现代科学技术正以磅礴之势,迅猛向前发展,其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少见的。特别是当前正在飞速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以其巨大的威力和特有的方式波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民族和地区都不能漠然视之,在这一新的挑战面前必须尽快作出决策。前途只有两个:一是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急流勇进,借此良机加速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另一个是被新技术革命的潮流所吞没。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历史告诉我们,直到十五世纪,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人民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只是到了近代,由于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以科学实验为基础

4、的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发展起来,使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失去了及时进入工业社会的机会。研究这段历史,探讨落伍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对于深入认识自己的民族、保持清醒的头脑是颇有教益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出现了划时代的转折。中国人民挣脱了几秆年的封建统治,一跃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虽然是在艰难的基础上重新起步,但却迈开了坚定的步伐,了得巨大的成就。可是,总体看来,我国的和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与新技术革命的形势很不适应。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以已经取得的成就为基础,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5、认真研究和制定总的战略策略,实行各种相应的变革。我们应该顺应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击风搏浪,努力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9.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科学文化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在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和农业科学四大领域,我们的先辈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更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历史事实清楚地表明,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长期占据着世界东方科学技术的中心地位。9.1.1天文学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源最早、最发达的国家。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某些简单的天文知识,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已有天象记录,用来定方位、定时间、定

6、季节。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①71天象观测方面。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已有商代日、月食记录,有世界最早的新星记录。春秋初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个恒星区,称二十八宿,以便于观测。在对太阳系的观测方面,不仅积累了已知的水、金、火、木、土五个行星的大量资料,还发现了火星、金星的逆行。特别难能可贵的是,齐国的甘德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发现了木星的部分卫星,比西方认为最先发现木星卫星的伽俐略大约早两千年。宋代对恒星的观测有了很大的进步。北宋的一百年期间,进行过五次大规模的恒星位置观测工作,第四次观测结果曾被刻石,并保存至今,即世界闻名的刻有一千四百三十颗星的苏州石刻天文图。特

7、别是我国成功地记下了1054年的超新星爆发,近年来天文学家已确认现存的蟹状星去就是这次爆发的遗迹,为研究现代天体理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②精确历法的制定。我国早在周代,就已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冬至、夏至等节气。春秋战国时期,已制定出二十四个节气的划分。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出现了“四分历”,确定三百六十五零四分之一天为一回归年,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标准的数值。以后,历法得到不断改进,精度也愈来愈高。唐代著名天文学家一行(俗名长遂)在制定新历法方面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