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教学策略.doc

随文识字教学策略.doc

ID:55295701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9

随文识字教学策略.doc_第1页
随文识字教学策略.doc_第2页
随文识字教学策略.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随文识字教学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随文识字教学策略随文识字既是一种教学要求,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意图上力图体现的一种教学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强调了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和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将“识”和“写”要求分开,以“多认少写”为原则将生字分为一类字和二类字,目的是减轻学生写的难度,腾出时间多认字,以便尽早的凭借汉字进行阅读。由此可见,一、二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文和识字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要分开进行,要同时进行,要充分发挥文

2、本的作用。教材中的课文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高学习汉字的语言环境,目的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学习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规范丰富学生的语言。随文识字教学实际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从始至终融合在第一、二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在教学中实行“音、形、义三步走”其主要内容是:在初读课文,检查预习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在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分析记忆字形;在回顾课文,拓展延伸阶段,以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同时,避免

3、集中写字,将写字的教学任务贯穿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随文识字具体思路:1、创设情境,整体感知。(采用直观生动的情景画面和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文本的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听准字音。)2、回顾预习,读准课文。(1)自己读文,难读和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课前预习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认读生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指读课文,纠正易错读音,检查一类字和二类字的读音,掌握学生的识字情况,明确下步教学思路。)3、精读课文,随文识字。根据课文内容,准确文章主旨,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处理课文的思路,一般情况

4、下可以有三种处理课文的思路:一种是按自然段顺序依次学习,适用于文章内容层次清晰,按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文章;第二种是直奔主旨,适用于文章主旨清晰,重难点集中,开头浅显易懂,这样的课文,可以直接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其它部分根据教学任务可以略讲和不讲;第三种是从结尾入手,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用于总—分—总结构的课文。明确学习课文的大体思路的基础上,明确各部分的识字任务,无论采用怎样的思路来处理课文,都要将学文与识字两项任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一个一个自然段的处理,也可以将几个自然段放在一起来学,具体在学习每一部分时要完成下列任务:(1)读懂课文,明白

5、课文的意思,能够采用多种表达自己多课文的理解。(2)朗读课文,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出来。(3)语言训练,根据课文中蕴涵的语言训练点进行仿说、访写的语言训练。(4)随文识字,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这一部分中的一类字,主要侧重于一类字,因为二类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因此,在读文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的落实了。①在语言环境中找出生字(教师用卡片提出或者学生自己找出都可以。)②交流识字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识字经验,面向全体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学生的识字能力的培养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应该掌握那些识字方法,在后面将单独具体

6、阐释)③在语言环境中了解字义,一定要在学生明白字义的基础上进行扩词训练。(5)小结这一部分的学习。(重新背诵或朗读一遍课文,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做到有始有终。)上述5个小环节,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交叉或者融合进行,但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文章各部分依照上面的方法依次进行。4、回顾全文,拓展练习。(1)通读或者背诵全文,总结全文。(文章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在学文的过程中随机处理。)(2)采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巩固生字,学习教材中的辅助性读物,读懂即可。(3)创新性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因文而宜)5、写字(每课时都要有写字任务,可以放在每节课的最后,也可以

7、每学完一部分,练一部分,不要求当堂学的生字都学会写,每堂课指导2—3个生字)(1)整体观察字形结构,分清结构比例,如左窄右宽、上大下小、品字结构等。(2)局部观察,在展台上观察生字在虚宫格中,各个笔画的占格位置。(3)教师示范书写,讲清运笔过程,学生观察。(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要注重双姿的落实。(5)面向全体点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