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284274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9
《于模糊处学真知(新桥陆丽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于“模糊”处学真知丹阳市新桥中心校陆丽娟新课标精神下的课堂教学大力提倡“民主”、“自主”,要求建立“对话互动”师生关系,强烈呼吁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是花里胡哨的课堂表演,更不是琐碎的面面俱到的“尸体解剖”,而是要进行一种手段研究“现代”,教法讲究“灵活”,学法讲究“自主、合作、探究”的以学生发展为素质教育。通过近几年语文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模糊”处理正是充分体现“民主”、“自主”和“人文精神”的最佳策略。“模糊”语意,培养创新精神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总要讲深,讲透,讲细,句子的含义、词语的解释总唯恐学生说错、写错、背错以至考错
2、,因而总是不厌其烦地一字不漏地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熟、背熟,以为这样就无亏于学生。其实,汉语的魅力就在于含蓄,什么都说清也就失去了魅力。而且这样做也使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学生原有的思维积极性被“抄”与“背”消灭在了萌芽状态。我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废除了“教师抄学生背”的教学方式,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叙述,尤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现行的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等题型较多,教参中也都有较“标准”的答案。但如果抄给学生,不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就是要占用课堂较多的时间,很不合算。为
3、此我总是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体悟意会,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哪怕是只沾了一点皮毛,我也总是给予肯定,给学生打“满分”。如此的“模糊”处理,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就不拘泥于一格,学生在不断的由“模糊”到“清晰”的意会过程中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因而培养了学生的独创心理和创新精神。“模糊”欣赏,激发审美情趣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选文均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或语句优美,或文情并茂,或蕴涵丰富,或寓意深刻,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语”和“文”,即“语言”和“文字”。学生学习语文,一是要学会正确理解语言文字,二是
4、要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和“文字”,而几百篇的优美篇章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文。如何更有效地让学生认识这些语言文字的美,我最常用2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而且绝不搞“绝对”,即可以各抒已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可以是对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的欣赏,可以是对文句的结构、修辞及其准确性、生动性的欣赏,甚至可以是对人文精神的欣赏。总之只要是学生真正感受到的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我也总表示赞同。当然,“欣赏”还不仅仅是“肯定”,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批判”意见和个性化的建议。我“模糊”处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赏析,拓展了学生评赏的空间,给了学生充分感受的自由度
5、,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多角度多层次的欣赏和评价中激发了语文学习的兴趣,美化了语文阅读的情怀,提高了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融入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之情。“模糊”语感,熏陶语言修养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具体地说,是指阅读主体对作品语言文字的内在感情、意蕴的敏锐感觉,它具有模糊的性质。有人曾这样描述“语感”:“……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唤起的造化之工、少年气概等等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等说不尽的诗味吧。”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只重“语意”不重“语感”的倾向,教师重“讲”不重“读”,或重“读”不重“感”
6、。我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理解语意,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体会语言的“滋味”。尤其倡导在“个性化”的朗读体验中形成和浓厚民主、开放的语文学习氛围。这样似乎教师讲得少了,但学生在似懂非懂、亦真亦假的语言感受中,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妙笔所在都有了较好的体验。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读”中在“模糊”的语感体验中受到了熏陶。语文是人文学科,它追求生动性、丰富性,“多变、多样、多元”的评价标准决定了语文学习十分强调主观感受。语文教学中的“模糊”处理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了精神享受的过程、生命体验的过程、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7、,使语文教学在“模糊”中获得了双赢。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