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阅读与写作技巧.doc

初二阅读与写作技巧.doc

ID:55271581

大小:27.5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08

初二阅读与写作技巧.doc_第1页
初二阅读与写作技巧.doc_第2页
初二阅读与写作技巧.doc_第3页
初二阅读与写作技巧.doc_第4页
初二阅读与写作技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二阅读与写作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二阅读与写作技巧阅读篇一、古诗词阅读1、第一种模式【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

2、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3)判断正误。要了解诗歌大意及关键词作答。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角度),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鉴赏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①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②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③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视听结合

3、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抒什么情感)例:用对比手法,把什么与什么对比,更加突出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什么情感;用比喻修辞,把什么比喻为什么,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什么情感。2、第三种模式【语言赏析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答题技巧:(1)寻找有表现力的词,如:动词、色彩词(表现作者情感的词)等等。(2)一般答不能改为其他的词,有运用表现手法的再赏表现手法。二、文言文阅读1、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

4、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2、作答技巧: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

5、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

6、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

7、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3、常考虚词①之a、“之”作为代词。例:渔人甚异之。b、“之”作为结构助词,定语标志,翻译为“的”。例:忘路之远近c、“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例:无丝竹之乱耳d、“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例:何陋之有《陋室铭》②为a、“为”表动作行为的替代,翻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