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270682
大小:1.44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8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设计者08号选手教材版本中图版.必修二章节选自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课时10分钟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课程标准解读: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聚集的特定文化现象。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特色的形成。可以采取不同地点的
2、典型建筑作为案例来进行理解。二、教材分析1.内容丰富:本节内容中图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第二框题内容。主要地域文化和城市之间的联系,该部分教材内容涵盖的知识点十分丰富,包括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影响包括各个方面,建筑、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等。2.生活性强:该部分内容说明的是地域文化与城市,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建筑、服饰、语言等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可闻的现象,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帮助学习,具有很强的生活性。三、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高一学生通过生活与多媒体已知道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且已
3、经基本学习了城市的相关知识,但尚未能在地域文化与城市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建立本质联系。2.能力基础:学生通过人口和城市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但对于地理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不强,透过现象了解地理本质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3.情感倾向:地域文化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性强,学生具有一定的兴趣和探索学习的欲望,因此鲜活的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探讨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及其对城市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探究,对比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布局、结构、风格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
4、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提高地理审美情操。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2.教学难点:分析归纳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布局、结构、风格的影响。六、教法与学法设计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等。七、教具课件、多媒体、教材等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教师以中国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引入,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地方的剧种?并请大家欣赏一段黄梅戏。提问黄梅戏的唱腔有什么特点?黄梅戏细腻、婉转、优美。在以秦腔进行对比,秦腔气势磅礴、高亢、明亮
5、;提问:从地理学环境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学生欣赏音乐,思考不同音乐之间的特点,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从音乐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关于文化和地域之间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1、自主学习:地域文化的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合作探究:教师将同学们进行分组,以建筑为例,从三方面分组探究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图片分析与对比:(展示图片和文字特点,提问是由于什么原因而产生差异的):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让我们回到课前的问题,地域文化是如何具体地影响一个城市?城市的任何一种物质现象(衣食住行)或者精神现象都能使人感受到不同的城市文化韵味,尤其是作为物质文
6、化代表的城市建筑。因此,我们这节课主要从建筑结构,建筑布局,建筑风格三方面,根据地域范围由大到小来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面对博大精深而又不断推陈出新的地域文化,只是做了一点最浅显的了解。这节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同学们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了这种思维,大家就有了一双看世界的“慧眼”。用这双慧眼去欣赏身边的世界精彩,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学生分组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究,每组探究一则材料,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回顾课堂知识,做好笔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印象。课后
7、任务教师布置课后任务:收集我国以下城市的建筑图片:拓展地理视野,青岛、哈尔滨、银川、北京、西安,分析其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1.新课导入要创新、有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拓展学生思维。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探究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注重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课堂实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