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说课稿_0

《浮力》说课稿_0

ID:5521343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6

《浮力》说课稿_0_第1页
《浮力》说课稿_0_第2页
《浮力》说课稿_0_第3页
《浮力》说课稿_0_第4页
《浮力》说课稿_0_第5页
资源描述:

《《浮力》说课稿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浮力》说课稿本节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

2、这一节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说课稿本节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

3、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

4、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

5、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

6、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学于思,思于疑,一上便以第一段字引入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

7、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里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钉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