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doc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doc

ID:55200327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doc_第1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王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深入探索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吕淑湘先生也曾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这些论述无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语文能

2、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读、写、听、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把答题的思路与过程不断条理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真实的语文能力。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三个习惯。一、培养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我在讲授每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后,总是系统地总结出此体裁课文应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以后再教授这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胆领着学生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一篇说明文后,我归纳出阅读说明文应

3、主要弄清:A、说明的对象是什么?B、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C、采用哪种说明顺序?划出标志词语。D、说明的对象有什么特征?E、说明的语言有哪些特色?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二篇说明文时,我主要采用指导学生初读、精读、研读三步阅读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归结说明文要弄懂的五个知识点。通过课堂上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有法可依,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步骤,改变漫无目的的不良阅读习惯。  实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师更应自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A、养成每天阅读佳作的习惯。

4、除教学大纲推荐的名著外,我还向学生推荐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精悍的千字文和《读者》刊物。B、养成每天做阅读记录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名篇后,把佳作的作者、内容梗概等记录下来,把《读者》中的美文摘抄下来。这既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一种知识积累。总之,学生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过程中,都应养成自觉摘抄、写读书笔记等积累知识的习惯。  不管课内阅读还是课外积累,都要让学生做主人,逐渐养成自觉思考、摘抄、分析、写读书笔记等习惯,使学生达到锻炼、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二、培养学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

5、,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学生都能做到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被多数人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婴儿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名初中生,随着知识的增长及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进入成长的“烦躁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开始有点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常常不做深入的思索。有句俗语说的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听边认真思考,亦能获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比如,当你在家看电视时,发现节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读成“rèn”,如果你能深入思考,联系到课堂上老师读姓氏“rén”时,你就会想

6、是主持人读得对还是老师读得对。这时,你应该翻开字典,判断对错,由此你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所以,我非常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三、培养学生练口的习惯  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中,需要谈论、争辩,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我特别重视练口,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本领。  ⒈在静态语境中练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我安排适宜的练口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口头表

7、达能力,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练口前向学生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正确流利。练口时要求学生注意讲话时的声调、仪态,要求把话讲完整、讲清楚,还要生动、感人、精彩。这样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学生就会养成好习惯,就能练就“会说话”的本领。  ⒉把课上活,促进交谈。学生在静态语境中的说话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当他们步入社会以后,遇到的更多的将是动态的交际语境。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对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把课上活,要为各种形式的交谈创造有利条件:A、创建对话、答问、讨论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机智诱导下

8、,捉住机会,利用更多的动态交流语境积极练口。比如,在学习《曹刿论战》一文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弱鲁胜强齐,曹刿功不可没,那与鲁庄公有关系吗?学生在讨论中,结合课文,找依据,说理由,课堂气氛空前热烈。B、围绕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钻进去,跳出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说起来,争起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