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99850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2
《抓好概念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抓好概念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参加“十省区市第六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汇报两年一届的“十省区市第六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于2012年4月26——27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来自十省区市的3000多教师与会,受学校委派,我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展示了河北、重庆、河南、湖北、云南、山西、湖南、海南、广东、广西十省推荐的11节优质课。交流互动,研讨了“概念教学”的方法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汇报如下:一、概念教学要把握好课程标准的要求此次展示的优质课,一般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的内容,需要引入一个或者几个新概念。怎样引入、引入多深、把握前后联系、落实三维目标,
2、是研讨重点。执教老师和与会专家一直强调,要研讨课程标准,尤其是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二、优质课中值得学习借鉴的方法1、导入突出“新、悬、联、快、延”。导入新颖:湖南教师贺智云执教的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课前组织学生有规律的击掌,既缓和了气氛,又为教学活动开展联系。设置悬念:上课开始,教师安排猜一猜的游戏:将字母a遮罩,逐渐拉开,组织学生猜一猜,营造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设置了与本节课紧密相关的悬念。联系教学:学生由0、2、3、6、8、9的猜测,到2、3的猜测,到全部猜测错误,并且引发“字母能不能表示数”思考,联系了教学。迅速快捷:一个
3、猜一猜的游戏,既活跃、又与教学联系紧密,引发思考,前后不过一两分钟,迅速快捷,匠心独具。能够延伸:由游戏开始引发的“字母能不能表示数”逐渐延伸到“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一气呵成。2、感受“知识”注意层次和深度河北教师陈剑执教的二年级《秒的认识》由“上课、起立、睁眼、闭眼”的活动感受1秒,到听儿歌2秒、3秒,看火箭发射的倒计时,和亲自发令的活动,进而安排60秒的感受相继产生1分钟的概念,组织1分钟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组织学生能感受,可感受,会感受时间的概念逐渐加深,慢慢形成。3、动静的搭配合理、科学收放自如低年级的孩子如何组织
4、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在教学中老师安排有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动一动、静一静、想一想的活动,在学生看的有点疲倦时组织说一说,在说一说、动一动的活动有些疲倦时组织静一静、想一想,各环节搭配合理、过渡自然。渗透思想教育自然而不生硬,有珍惜时间,争分夺秒的教育,也有珍爱生命,这些教育来自学生之想、出自学生之口,自然而然。4、准备大量的可操作教具,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广东教师陈钢执教的《奇妙的图形密铺》,教师除了设计重在展示过程、方法的课件外,分小组准备了大量的操作材料。教师由“玩”说起,引入科学家的“玩”的特征“善与思考、大胆猜测、实现目标”组织学生观察课件明白密铺的
5、特点,进而提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是否可以密铺的问题,学生猜一猜,教师不予任何结论甚至丝毫暗示,而是组织学生操作、在实践中结论,然后抓住契机展开讨论。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上,建立在精当适时的点拨上建立在大量充分的教具准备上。5、目标的落实,体现教师的厚积薄发,深入浅出重庆教师陈果执教的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知道角的顶点、边、会画角、感知角的大小等知识点。而边是一条射线、角与张开大小有关等知识既要让学生感受,又不能说出相关概念,这需要教师把握目标、拿捏好分寸。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
6、生活中的剪刀、吸管、水管等图形是强调边是“直直的”在画一画是仍然强调边是“直直的”于是,学生在巩固是知道边是直的而非曲的。有一个细节,那就是教师在指角的边时强调不能指一点,而且从顶点出发,为后续教学角的边是一条射线埋下了伏笔。在感受角的大小时,教师由扇子的开合引入,组织学生操作学具,明白张开大小的含义,体会感受角的大小。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思考云南教师执教的四年级《三角形的特性》由于容量过大,设计不紧凑,课件使用不熟练导致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没有完成。注意选择内容,深入研究设计,注意思考突发事件,考虑应急策略,是我们参加活动要注意的问题。河南教师执教的二年级
7、《角的初步认识》,由于学具的设计考虑不周到,导致学生说“角是有两个长方形组成”问题,以至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四、体会与感受1、组织教学、动静搭配的方法有很大发展空间。2、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的拿捏,厚积薄发、深入浅出有太多研讨的地方。3、教具、学具准备的充分、积累应该成为一种良好习惯。4、课件的研发、使用有很深的技巧。防止课件的庸俗使用应该引起大家重视。5、注意预设、考虑预案、有备无患是参加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陈卫东2012-5-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