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99575
大小:21.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02
《思品课教学的“心理换位”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思品课教学的“心理换位”法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思品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能设身处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不以自己的心态简单地看待问题,对待他人。一、运用“换位”体验,加深感知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以感觉和知觉开始的,通过感觉和知觉,就能使我们认识客观世界中的种种对象和现象,获得对事物的感性知识。在思品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材如没有良好的知觉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感性教材。而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便会发生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换位”体验,可使学生加深感知,提高教学效果。二、运用“心理换
2、位”提高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对客观存在的道德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反映,它以道德这种客体对象之必然的或现实的事实现象的形式呈现,也即是说它是体现道德客体尺度的一种意识形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思品课的任务之一,运用“心理换位”可以有效地提高道德认识,优化课堂教学。三、运用“心理换位”指导道德行为思品课教学中。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将所学道理付诸实践,进行行为指导,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我恳切期望家长和老师节约讲说的功夫,能不讲就不讲,必须讲的时候也只画龙点睛似地点几句;腾出功夫来在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的方面多想
3、办法多花力气。”运用“心理换位”正是遵循这一训导,老师尽量少说,充分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进行自我教育。思品课教材中,课后有很多练习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延伸。在讨论时,有些题目运用“心理换位”更能达到巩固所学的道德知识,加深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的目的。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换位”确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课中应在何处进行“心理换位”,怎样进行“心理换位”?这就需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精心设计。而不能不切实际滥用“心理换位”以免适得其反,影响教学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