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doc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doc

ID:55198594

大小:1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2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doc_第1页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doc_第2页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doc_第3页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doc_第4页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德育教学的主渠道,它对引导少年儿童从小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起着重要的任凭。虽然这学科也有探究性的特点,但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特别是道德的问题。品德的东西不是讲道理能够将清楚的,过去一个很大的困惑就在这里。以往教师努力地给学生讲道理,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地听老师讲道理,揣摩老师让他怎么去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这样做。其实道德问题,课堂上讲的学生听得懂,但从愿意去做到习惯,中间是有通道的,让课堂上的东西回到生活中。这个通道,从知到行,中间有很多障碍,有困惑,需要我们帮

2、助他解决,排除障碍。可能上完课后学生并不能讲出多少道理,或者说不太清楚,但能自己悟出来。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而且是优良品德素质和行为的示范者。他决定着课程的思想方向,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的言行、教学态度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要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下面,就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几点认识。一、精心备课,编好教案在所有各科教案中,思品课备课是最难的,要求

3、也最高。因为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必须在上课前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把握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意志品德和行为习惯。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以上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首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和教学内容,结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行为表现、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同时,又要做到"目中有人",注意针对性。其次,还要选择社会各个方面与教学有关的新鲜、生动、有趣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既体现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又要使学生感兴趣,能够感染学生,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第三,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考虑

4、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考虑如何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及成长规律,考虑怎样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讲究设计安排的合理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第九册《班干部选举》一课,备课时,教师紧紧抓住"、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的教学要点,设计了这样一道讨论题:什么样的干部是大家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设计这样的讨论题让学生知道:第一,我们的班干部是全班同学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们办事公正,有能力,有责任心,他们担当了班级小主人,老师小助手的作用,功不可没。。第二,讨论中会使大

5、多数学生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的道理,增强集体观念,达到思想上的共识。由于教者在备课时注意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二、善于启发,引导明理所谓明理,就是在教学中要观点明确,说理明白,清楚。这是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接受主题教育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课文内容人手,从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人手,用课文中的生动故事去感染学生,或用课文中的观点去教育学生,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抓住“明理"这个重点,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观点,使学生形成明确的道德认识,并在懂得道理、感知观点的基础上明确该

6、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把道德认识落实到行动上,使学生"入情入理"。同时,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悟出道德概念和道德观点来。如:在第九册《请你相信我》一课时,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同时,借助课文内容,组织学生通过对"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问题的讨论,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诚不

7、信的言行的反思,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诚信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三、积极导行,指导实践品社课,不仅要"晓知",而且还要"导行"。导行是思品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启发明理,深化主题"教育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行为动机,通过指导让学生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和道德标准对行为的是与非、美与丑进行分析判断,并逐步把道德知识、道德概念、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确定学生的行为要求时,即要考虑大纲、教材的共性,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忌一

8、刀切。同时,从行为要求的确定、指导的方式、反馈的形式等方面,都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已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上,通?导行"进行道德判断,有利于把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有利于把"知"与"行"统一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