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90887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2
《我们距离名师有多远.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距离名师有多远(一)转眼之间来信阳师院学习已十天有余,在这十天的学习中,给我们讲课的都是各学院的院长、教授,有的还是从外边请来的学者、专家。可以说这次国培我们不仅更新了教育理念和观点,也见识了很多的大家。他们的讲座理论前瞻、见解精辟、分析深刻,每次讲座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是一次精神和文化的盛宴。我常想这些“大家”为何能让我这些基层的教师如此佩服呢?除了我们的学历、理论不如让他们外,我们做基层的教授无论实际经验,还是一线的教学案例都比这些“家”们丰富。我们为何没有成为名师,我们到底距离名师有多远? 一、不学习,无改变我认
2、为我们做基层的老师,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不学习”。我们没有读过当今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用的还是上师范时学的一点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这些教育学和心理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已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我们有的甚至没有完整地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没有读过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哪来有效地教育方法?甚至我们课改十年来,我们的教师还不知道《语文新课标》为何物,在备课时怎能把握好课堂的重难点呢?“跟着感觉走”是我们的思维定势,“模仿照搬”是我们的习惯做法。胸中无丘壑,何谈让学生饱学!这些教授级的“导师”、“学者”们
3、虽说他们学有专攻,但他们都爱学习、且涉猎广泛。他们的思路、语言、阅历、学识很多都是靠自己的学习得来的。文学院的陈院长说:“我们不怕你没学识,就怕你不学习”,“学识少,我们可以给你提供学习的机会,不学习是个人不愿进步的态度,那决定你永远在庸人的队伍里徘徊”。我们基层的老师常抱怨没时间、压力大、材料多,给自己的“不学习”找理由。试看这些在大学里做学问的“教授”们,他们也不比我们轻松到哪里。他们带着研究生,还有研究课题的任务,有的还要写书,他们每天和我们一样的匆忙,他们的时间难道是偷来的不成?若不愿意改变,理由何止一种!学习能改变我
4、们。去年我“荣幸”为济源首批名师培养对象,师训科要求我们要多读书,开展《众读一书》活动。我们在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时,不仅要读,还要做批注,写反思。通过学习,我们才知道我们很多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甚至还是和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我们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提升我们的理论,常此以往,改变何尝久远!二、不观察,无反思任何科学的研究的过程都是观察、思考、研究、提升,有的还要反复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做教师给不能离开观察。我们要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不仅能看到学生的外在的表现,还能看到家庭教育的高低;不仅能看到小的事物、小的问
5、题,还能看到引起问题的原因和背景;不仅能看到学生问题,还能看到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问题等,这些就要我们教师要有“火眼金睛”来观察、发现。观察、发现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研究的对象和素材。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归纳,研究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找到我们教育孩子的切入点。那么在研究的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反思,每一次的反思若能结合教育的理论,那么我们的经验就不会仅仅停留在低级的层面,就会升华为新的教育方法,就能有效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坚持写教育博客是进行反思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开始写的时候,可以简单的记事,可以结合教学写一点教学感悟。一旦有启
6、发、新想法,不要等到有空的时候去写,而要随时的记录在纸片上。我们的灵感可能来自于瞬间,及时的记录能留下很多精彩的片刻和独特的思想。量变决定质变,当我有大量的教育案例、教育新的,那么我们距离“大家”可能就近在咫尺。三、不创新,无个性我们一直把创新教育教育挂在口边,天天喊着要创新,可是我们的孩子还依然没有新见解、新主张。问题主要还是我们的老师,因为我们没有创新精神,没有自己的教育个性,身教重于言教呀!我们始终不敢打破自己的教育模式的藩篱,因为创新意味着改革,改革就要伴随着疼痛吗?我们怕痛,怎敢创新?“课本还是那个课本,教案还是那本
7、教案”,我们的老师常哼着这样的小调去上课,可是“学生已不是那个学生,课堂已不是那个课堂”了。新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实物投影仪、PPT、FLASH等,我们又会多少,在日常教学中又使用多少呢?新的教学模式有学案教学、讲学稿等,我们使用过哪些呢?在自己的教学中又创造了哪些呢?我们很多是教师还是坚持“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一杯水”的老模式,还美其名曰:“回归自然”! 没有创新,就没有个性。我想我们不创新和我们传统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一直奉行的是“中庸”之道。我们怕创新,“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头先烂”等思想让我们不愿创
8、新。因为有个性的老师领导不喜欢、同志们嫉妒、自己活得也太累,于是创新就远离我们,我们的教育就日渐成为没有个性的教育,我们教师也自然“泯然众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