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策略与方法1.doc

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策略与方法1.doc

ID:55189913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2

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策略与方法1.doc_第1页
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策略与方法1.doc_第2页
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策略与方法1.doc_第3页
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策略与方法1.doc_第4页
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策略与方法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策略与方法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反映阅读教学难,学生很少能真正地走进文本。我总结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表现:一是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二是咀嚼不足,结论说出太快;三是讨论不足,分歧消解太快;四是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五是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归纳起来便是“过程”展开不足,“结论”得出太快。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地带领学生在课文中多走几个来回,总结一下阅读教学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口读心思,加强语言的揣摩与习得语文到底要教什么?根本的是在教言语。一篇文章摆在面前,我们看的往往

2、是它说了什么,以及是怎么说的,即“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而在语文教学中,言语形式是更为关键、更为本质、更为重要的东西。我们在上课时常常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本的内容。而且再复杂的文章也只须一句话便可概括出来。一部《西游记》我们可以概括为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磨难战胜妖魔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当然是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但这样概括出来的语句只会让我们感到索然无味。再如,唐诗大多数是写征戍、谪迁、恨别、伤时、思乡、怀国之作。就其内容而言,我们只须读几十首就可了解个大概。但为什么唐诗却成了诗歌的海洋,使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百读不厌呢?原因就在

3、它拥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言语形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只有牢牢地抓住文章“怎么说”,即“言语形式”这个根本,才会上出“语文味”,而不至于上成政治课、历史课等其他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在语言的揣摩和习得上,让学生反复诵读文本,使文中的语言如出于自己之口,这对培养语感、积累语汇以及领会课文内容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如果没有反复的诵读,即使老师把课文讲解得天花乱坠,学生也很难领会到文章中豪迈的意境。2.填补“空白”,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接受美学引起了一系列对文学

4、看法的巨大变化。在它看来,作家完成的作品还只是一堆印刷符号,它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有着不确定性。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作品之所以是意义的来源之一,是因为文本有一种潜在性,它是读者在阅读时实现意义的前提条件。这种潜在性就是文学作品中的“不确定性”与“空白”。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如果不用想象和理解将不确定的部分予以确定,将各层次上的空白予以填补,将被省略的联系予以恢复,将不连贯的图景予以整合,他的阅读就很难进行下去。所以阅读往往就是连续不断地确定和填补文本中的未定点和空白的过程。而且文学文本

5、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愈多,给读者留下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愈大,愈能激起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阅读活动也才会成为真正的精神享受。高尔基说:“只有当读者像亲眼看到文学家向他表明的一切,当文学家使读者也能根据自己个人的经验,根据读者自己的印象和知识的累积,来‘想象’——补充、增加——文学家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性格的时候,文学家的作品才能对读者发生或多或少强烈的作用。”文学作品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设计和表达往往会令读者回味无穷。《红楼梦》中林黛玉临终前,只说了半句话:“宝玉!宝玉!你好……”这半句话历来被认为是高鹗续书的神来之笔,

6、就是因为它潜在的信息无比丰富,我们每一个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黛玉此时百感交集而又难以言传的内心活动。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空白,学会利用自己的经验、想象来填补空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他们敏锐的语感能透过语义的表层意义触摸到内在的意蕴。而不应越俎代庖,解释得过多过细,以自己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体验。更不要用教参或专家所说的“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3.激疑启思,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人指出,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去问题化的教育。提问成了老师的“专利”,回答问题是

7、学生的“本分”。老师就课文内容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员指着敌人的暗堡,大手一挥:“上!”于是群起而攻之,把一个个问题顺利解决了,暗堡也一个个夷为平地,于是大功告成。这样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问题意识反而不断地弱化,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越加沉闷与压抑。所以我们总感觉到越到高年级,学生越学得呆板而缺少生气。这无疑是我们教育的一大悲哀。尤其是在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多地着眼于学生是否能准确地回答教师向他们提出的一个个琐碎而死板的问题,而这种准确性又是以教师本人或教参上的理解为参照系统。在考试改卷时,我们的教

8、师总是抱着死板的条条来衡量学生的答案,或者纯粹是“跟着感觉走”,给完分后都不知道学生到底答了什么。每年的各种考试中那么多富有创意的答案屡屡遭到否定。因此在文章的感知理解上,学生都不愿意或不敢从自己的独特视界出发,对文章作出创造性的解读,产生出创造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