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79439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1
《《造一艘小船》-教案-王红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授课班级:水车园小学五二班授课教师: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王红妮一、教学分析《造一艘小船》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相同重量的可塑橡皮,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载重量也随之增大。2.过程与方法使用可塑橡皮造船,通过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增大船的装载量。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可塑橡皮、垫圈、投影、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谜语导入谜语出示:钢铁身子重万斤,搁在水里它不沉。不怕风浪大,就怕水不深。请学生
2、猜出谜底。设计意图:借助谜语的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船有哪些基本特点,引出并板书课题:造一艘小船。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为后面的新课做好铺垫。2.引出问题(1)抛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可塑橡皮在水中会下沉,那么,能用一定量的可塑橡皮来造一艘小船吗?并引导学生将此问题分解为两个小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u怎么做能使可塑橡皮浮在水面上?u如果用可塑橡皮来造船,什么样的小船能装更多的货物呢?(2)引导学生进行认真思考与讨论,并初步得出结论:小船的空间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装载量就越大。设计意图:将本
3、节课的核心问题分解为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为复习旧知,第二个问题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行思考,利用已学知识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为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3.造一艘小船(1)造船行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造船行动吧!要求四人一组,进行造船,PPT呈现造船要求并进行解释。造船要求包含三点:u将两块橡皮泥融为一体,造一艘小船;u船的形状不限;u船的装载量尽可能大。此外,提醒学生:小组先讨论确定小船形状,再开始造船。个别指导(2)讨论交流提问:哪个小组认为自己所造小船载
4、重量最大,请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说明理由。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小组合作造一艘小船。当学生通过集体智慧完成时,他们都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本组所造小船装载量最大。这时,让学生展示并分享本组造船的秘诀,不仅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知识,同时能制造组间的争议,为下步的装载量比赛做足准备。4.小船装载量的比赛(1)追问问题u大家都有各自的理由认为自己小组的小船载重量最大。怎么办?(进行小船装载量的比赛)u怎么比?(出示货物:重量分别为10g与5g的垫圈。)u怎么计算装载量?(比较货物重量)u怎么保证比赛的公平?(每个小组可塑橡皮的
5、数量、货物种类、时间都必须相同。另外,分配给每组6个10g的垫圈与2个5g的垫圈。)设计意图: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进行小船装载量比赛的基本规则,让学生明白进行对比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时想法的完整性与具体性。(2)装载量比赛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你们所说的规则,进行一场小船装载量的比赛,看看究竟哪艘小组是装载量之王。并用PPT呈现实验提示:u若最后一个垫圈放入船中,使船下沉,若最后一个垫圈放入水中,使船下沉,那这一垫圈不算船的载重量。u比赛时间为5mins.u比赛结束后,每个小组请一名同学汇
6、报本组的最大装载量(单位:克)。(3)学生汇报每个小组汇报本组的最大载重量,老师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记录表如下所示:组号12345678装载量(单位:克)组号910111213141516装载量(单位:克)(4)投影展示u请装载量最大的小组,在投影下重现他们的装载货物的过程。并要求其它学生仔细观察冠军小组的小船形状与装载货物的过程。u请学生们快速整理自己的语言,简练连贯地表达刚才的观察收获。设计意图:以投影的方式展示冠军小组操作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直观完整地观察与思考增大小船装载量需要满足的
7、条件。此外,通过与自身做对比,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完成一个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分享观察收获的过程中,本节课的重难点已经呼之欲出。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收获了知识与经验。(6)总结提升u提炼归纳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小船的装载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²小船排开的水量大;²装载货物时,时刻保持船的平稳。u引导学生将得出的结论与造小船之前的思考结果做对比,发现经过实践后得到一个新的增大小船装载量的方法,即保持船的平稳。u总结通过本节课的体验,我们发现知识既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又可以补充我们所学的
8、知识。所以,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上,我们都需要细心留意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并总结思考,不仅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的意识。五、教学反思皮亚杰曾指出:“儿童在做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远不如他们在思考做法时学到的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果教师善于关注学生的思维,善于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