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

ID:5517121

大小:2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16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_第1页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_第2页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_第3页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_第4页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2017五年级语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内容理解)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第10:《杨氏之子》1【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2、禽。”2【解词】①甚:很②惠:同“慧”,智慧的意思。③诣:拜见④乃:就,于是⑤示:给……看⑥曰:说⑦未:没有。3【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见他的爸爸,恰巧他爸爸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孩子给孔君平端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4节奏划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3、是夫子家/禽。”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或“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他能委婉地反用孔君平的姓氏,巧妙地反驳孔君平。”)6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7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8《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

4、言谈轶事的小说。本反映了这个九岁的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中“甚”的意思是很;“诣”的意思是:拜见。9“此是君家果”中的“君”是指:你,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是指:先生,孔君平。10重点句子理解: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翻译: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1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翻译:孔君平拜见他的爸爸,恰巧他的爸爸不在,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这段话说明两家关系很好,所以孩子的爸爸不在,孔君平就叫出这个孩子,一定与孩子很熟。)③为设果,果有杨梅。翻译:孩子给孔君平端了水果,其

5、中有杨梅。(这句话说明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翻译: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孔君平在姓上做,孩子也在姓上做,并且,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11后习题:{P492}妙在孔君平和孩子都在姓上做,孩子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孩子没有生硬地去说,而用幽默、礼

6、貌、婉转的方式回答。第11:《晏子使楚》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2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3《晏子使楚》这篇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答:《晏子使楚》这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

7、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4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或者“机智、勇敢、爱国”)中出现2个“水土”,第1个“水土”指的是自然环境,第二个“水土”指的是社会风气和制度。6《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是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7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答: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第一次,楚王借晏子身材矮小想侮辱他。晏子将计就计: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走城门旁边的洞;楚王要认为自己的国

8、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楚王怎么敢让晏子走这个洞呢?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第二次,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才。晏子大义凛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