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技术措施.doc

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技术措施.doc

ID:55162168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9

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技术措施.doc_第1页
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技术措施.doc_第2页
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技术措施.doc_第3页
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技术措施.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技术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技术措施  中国抗击高致病性禽流感积累了一套可行的经验。然而,禽流感已成为世界性流行疫病,候鸟迁徙的三大路线都经过中国,乌蒙山区的黔西北、滇东北一带的威宁县、会泽县等地是黑颈鹤等候鸟的栖息地,要严防这些候鸟从东北等地带入禽流感病毒,因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禽流感的病源、流行病学、症状、病变及诊断    1.病源:禽流感病毒是正黏病毒属的成员,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为多形性。病毒粒子直径为80~120纳米,表面有一层棒状和蘑菇状的纤突。纤突的一端镶嵌在病毒的脂质囊膜中,囊膜下面有一层膜蛋白,紧紧地包裹着呈

2、螺旋状对称的核衣壳。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病毒在70℃时经几分钟即能被灭活,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一旦健康鸡与病禽粪便污染的环境和水源接触,便可引起发病。  2.流行病学:①传染源与传播途径。患病的家禽和野禽类的带毒者是重要的传染源。本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破损皮肤黏膜传染,一般认为是带毒候鸟将其作世界性传播。②易感动物。许多家禽、野禽、鸟类都对禽流感病毒敏感,家禽中火鸡、鸡、鸭是自然条件下最常受感染的禽种,一般认为带毒的候鸟可将此病作世界性传播。③流行特点。禽流感一

3、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和春季多发,因为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由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致死率可达100%。  3.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5天,最长的21天。表现为突然发病,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急剧上升,精神高度沉郁、拒食,鸡冠肉髯水肿、发绀、坏死,脚鳞出现紫色血斑,病鸡多呈急性死亡,有时也可能出现呼吸道、神经、下痢等症状。  4.病变:禽流感的病理变化因感染毒株毒力的强弱、病程长短和禽种的不同而变化不一,主要表现为头肿,肉髯、冠出血,小腿和趾部

4、皮下出血、水肿,腺胃乳头出血及输卵管炎等。  5.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病状、剖检变化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措施    1.发现本病时,应立即上报疫情,及时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扩散和蔓延。  2.加强媒体宣传,让老百姓了解禽流感的严重性,便于积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搞好禽流感的预防工作;禽流感不仅对禽类有威胁,而且对人类也有威胁,人与感染了H5N1的鸡鸭密切接触可能被感染。  3.控制有生命的媒介,如人、鸟类,特别是候鸟。  4.对确诊患病的禽类采取在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以内的家

5、禽全部扑杀销毁,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在疫区周围建立免疫隔离带,杜绝扩大疫源继续蔓延,对暴发疫情的地区的最后病例采取扑杀措施和彻底消毒后,至少21天内无新的病例出现,才能解除封锁。  5.将扑杀的家禽及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6.定期对禽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7.家禽不应与猪混养,鸡也不宜与鸭、鹅等水禽混养。  8.饲养畜禽最好进行圈养,以防止本病的接触传染。  9.科学规范引种程序,不要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以防止禽流感的发生。  10.对家禽及时进行疫苗的接种及抗体的检测,有利于切实预

6、防禽流感。  11.不和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活禽及禽产品贸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