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重构未来.doc

课程重构未来.doc

ID:5516125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课程重构未来.doc_第1页
课程重构未来.doc_第2页
课程重构未来.doc_第3页
课程重构未来.doc_第4页
课程重构未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重构未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程重构未来  未来学校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它将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未来的教育将是无边界的、互联共享的、个性化的。为了满足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未来学校的要素应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开放灵动的学习空间、多元灵活的学习方式、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开放融合的管理形态。  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而学  我国的核心素养框架包括三块,第一是文化基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是未来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第二是自主发展,重点在于学生要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要具有批判思维、勤于反思的能力;第三是社会参

2、与,强调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美国6C素养主要是创造力与想象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沟通、合作、品质教育、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将中国学生核心发展素养和美国6C素养对照,我们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特别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因此未来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合作、沟通能力。  1.未来学校框架  未来学校的构架,离不开课程重构、学习工具的设计、学习空间的变革,以及技术与环境的融合。其中,课程重构是基础,主要包括核心重构、理念重构、路径重构、学习流程重构和评价重构。  2.未来学校课程的特征  第一,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契合学生个体的认知与性格特征、情绪等特

3、点,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和性格特征,学生的课程一定是个性化的课程。未来学校的课程也要契合区情和校情,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价值理念。未来的课程会变成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只有一种课程,所以需要不同层面的整合和融合,最终形成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国家需求,具有学校理念的课程体系。未来学校课程还要契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社会各界所需人才,所以学校的课程一定是可选择的、多样性的。第二,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要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学校课程构成的要素除了知识之外,还有技能、品格和元认知、元学习。因此,在原有学科基础上,应

4、增加学科之间的融合,增加跨学科的课程,增加直接经验的学习机会。第三,未来课程要实现校内外资源的联合。大多数探究类、体验类、实践类课程需要与社会资源结合,未来课程的开发者也要更加多元化。未来学校课程实现知识与生活、知�R与社会实践的联合,在真实的世界中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3.未来学校课程的内涵  首先,是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指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应聚焦于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科之间知识的关联,开展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其次,是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指课程中形态的变革,力图从程序性课程向项目性课程发展,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推进整合课程的学习。最后,是技术支撑。技术支撑指

5、技术与学习的直接连接和深度融合,技术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  未来学校课程开发需聚焦内容、变革路径、创新机制  1.聚焦内容,转变视角  未来学校在课程开始时首先应该转变学科视角和主题视角。在学科视角方面,以语文学科中的“芽―花―果”拓展课程为例。在课程开发中,先让学生读,然后感受和仿创,再转化成美术语言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最后到创客空间将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配文陈列在学校艺术馆。这个“认真读―细细品―深度创―美美绘―智慧做―认真展”的过程,融合了感官、学科、技术,分年龄阶段阶梯进行,帮助孩子建立了对事物完整的概念。  在主题视角方面,学校可以确定主题,融合职业

6、体验、创业拍卖、爱心公益等元素。以年级组为单位,学校层面主导完成,从学科出发进行研究,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  2.自上而下,变革路径  在课程开发时,需对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要激活每位教师的创新力,营造开放、尊重、平等、创新的工作氛围。以开发“芽―花―果”语文拓展课程为例,语文组在开发交融式课程的同时,英语组在开发英语绘本课程,阿福童课题组在开发儿童财商课程“阿福童悦读”。  3.创新机制,提倡教师合作制  教师在项目研修的过程中,可以从学校课程规划中自选主题进行研修。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合作,组成项目团队进行

7、研修,调动了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研修的力度和深度,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未来学校课程实施及理念  1.课程实施策略  未来学校课程实施策略涉及三方面,第一是技术支撑,是指运用简单的技术实现丰富的学习过程。我们看到的是课程和人,技术应浸润其中,不可见但又不可缺。第二是阅读奠基,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学校的特色项目应是多元化的跨学科、多主题的阅读;第三是STEAM理念,课程应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打破学科和课堂的边界,进行跨界融合与合作,使得教育真正发生在学科的交叉地带和融合区域。  2.课程重构理念  未来的课程设计重在培养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