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5095
大小:3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16
《2011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1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复习言虚词复习学案李启胜学习要点:掌握“而”“何”“乎”虚词的用法学习过程一、考点阐释《考试大纲》明确有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中的用法”,就是在言阅读材料的上下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第一时:复习“而”典型例题(一)用作连词。1.用法: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用法:①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记》)3.用法: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用法: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用法: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6.用法:①
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用法: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用法: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放
4、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
5、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规律总结堂训练: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图穷而匕见 4、余闻而愈悲 、庄宗受而藏之 6、温故而知新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6、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徐而察之 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玉在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4、既而儿醒,大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7、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三、判断“而”在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第二时:复习“何”典型例题(一)用作疑问代词。1.用法: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用法: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何操?(《鸿门宴》)③一旦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