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竿.doc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竿.doc

ID:5515081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9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竿.doc_第1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竿.doc_第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竿.doc_第3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竿.doc_第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竿  四川省射洪县瞿河乡桅杆村是中宣部在全国推出的第一个新农村建设典型,备受中央媒体高度关注。2006年3月30日,新华社以《风景这边独好》向全国媒体发出通稿,介绍了瞿河乡桅杆村新农村建设见闻。    一、基本情况    桅杆村地处四川省射洪县城东南10公里处,距乡政府0.5公里。有13个农业合作社,502户,农业人口1684,耕地面积76.13公顷,劳动力947人,其中外出务工680余人,属于人民渠和前锋渠灌区。制种、果树、养殖、劳务输出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460元。村级资产30.5万元,村级债权28.4万元,村级负债5.8万元。2000

2、年以来,各级政府投入资金330万元。    二、主要成效    桅杆村因地制宜,以做强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实现助农增收;通过“一池五改三建”让农民告别烟熏火燎的历史,喝上了幸福水,促进了该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在民主管村方面,通过广播、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村,从过去的困难村变成“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少有所教、困有所济、病有所医、村有水泥路、家有沼气池、户有卫生井”的温馨家园,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目前,基本形成“一户一片经济园、一户一眼卫生井、一户一口沼气池、一户一条硬化路、一户一个小院坝”的特色。    三、基本经验    壮大产业支撑,实现

3、助农增收  为壮大“两杂”制种传统产业,村里召开村民大会,把水稻种子挨家挨户地送到农民手中,耐心宣传技术要点,群众感动了,纷纷参与制种。全村10个社制种面积达12公顷,水稻667平方米产量达290公斤,667平方米产值达2800元以上,较常规稻667平方米增收800元以上;玉米667平方米产量达225公斤,667平方米产值增加了1倍。据统计,全村仅水稻、玉米、棉花制种人均增收达到130多元。做强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产业,村里建起了外三元杂交商品猪基地。目前全村人均养猪2头以上,涌现出养100头生猪以上的大户4户,50头以上的20户,全村养殖业实现人均增收80元。村里还做大做强劳务产业,2

4、005年,该村向广东、北京、上海等地输送劳力650人以上,当年挣回收入500多万元。此外,发动农民建设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26.67公顷,利用房前院后栽植牵牛山柚33.33公顷20余万株。2006年,引进业主承包土地1.33公顷种植平菇,发展野鸡和生猪养殖。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  桅杆村田家湾有3个社是出了名的“旱湾子”,一直用柴油机抽水灌田,年抽水费高达4000元,群众负担过重。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由政府补贴20%,农民自筹80%,解决建抽水站的资金问题。开始群众对筹资款使用不放心,村支部向群众郑重承诺:村干部不管钱,只负责协调、组织、服务,解决具体问题;钱由村民

5、代表管,材料由农民购买,质量由农民监督。不到10天,一座投资2万元的抽水站就建成了。抽水那天受益的群众奔走相告,笑逐颜开。  近两年来,全村共建生态沼气池487口,97%的农户用上了清洁、方便、卫生的沼气,既节能又环保,村民做饭告别了烟熏火燎的历史,照明、洗澡都用上了沼气。结合沼气池建设,引导村民实施“五改三建”,达到亮化、美化、净化的要求,他们逐户搞出规划,组织实施,发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改厨、改厕、改水、改灶、改圈。目前全村实施“一池五改三建”农户482户,占总农户的96%以上。全村今年按庭院型新村建设规格,新建房屋34户,全村100%的农户通电,42.3%的农户通电话,95.

6、2%的农户可收看光纤电视。此外,全村的农业用水基本解决,控灌面积达90%,自流面积达80%。近一年来,全村打井258口,建起了集中供水站,200户村民饮上洁净的自来水。  提高村民素质,共建和谐社会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桅杆村还坚持以培养新型农民为载体,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的素质。在民主管村方面,通过广播、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村,现在全村干群关系和谐,全村没有打架、赌博等治安刑事案件。为做到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济,村里建起了敬老院和养老院1000平方米,可入住30多位老人,目前敬老院已建成市级敬老院水平。100%的学龄儿童进

7、了学校。读幼儿园的,学校还派车到家门口接送。2006年,全村80%的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将定点医疗机构设在了村卫生医疗站。全村还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病因事故致贫致困的村民,都能得到全村群众的救助。    四、下一步设想    抓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未来三年,建设道路8条6.2公里,实现村际路、社际路、户际路路标美化;巩固自来水和一户一口卫生井工程,整治村内塘、库、堰4口,新建蓄水池4口,搞好人民渠和前锋渠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